光远新材IPO: 主营收入依赖中低端产品 关联公司担保贷款"输血"
时间:2023-01-30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深交所官网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因IPO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远新材”)需要补充提交材料,光远新材创业板首发上市审核被深交所中止。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子纱和电子布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公司,尽管光远新材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产品、全流程的工艺技术体系,公司在产品成本、生产规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公司目前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业绩波动较大,部分核心技术未能用于量产。不仅如此,多位光远新材员工反映,公司与“凤宝系”(指公司实控人李志伟及其下属企业)旗下公司关联交易频繁,关联公司为其担保贷款。同时在劳务用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函光远新材,但截至记者发稿,光远新材未对上述问题进行置评。

业绩波动较大

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据招股书披露,光远新材是一家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纱和电子布系列产品。2021年光远新材占据中国大陆电子纱产能的10%。但记者研究发现其业绩在报告期内起伏不定。

2019年至2021年,光远新材的营收分别为8.28亿元、8.66亿元和16.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4161.4万元、-742.2万元和5.29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29.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为3.71亿元,同比增长14.86%,较2021年同期62.31%的增速大幅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光远新材的各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94%、14.4%、47.8%、30.03%,同样波动较大。公司称,随着下游行业需求变动,光远新材产品销售均价下滑10%至20%,使得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大幅下滑。

同时,公司下游行业的需求也在下降。“我们停产1个多月了,因为前两年下游企业产能过剩,现在行业进入调整期,下游企业没有订单,所以对电子布的需求也在下降。”2022年10月份,中部地区一家生产覆铜板的公司负责人直言。光远新材前五大客户之一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也称,7、8月份订单少,现在市场需求少了。南方的下游企业有不少都停了,上游的供应过剩了。

此外,光远新材一直声称公司瞄准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内中高端市场,成为仅有的极少数能稳定批量生产并供应超细纱、极细纱和超薄布、极薄布的内资厂商,但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均为中低端产品。

据了解,电子布产品中,厚布属于低端产品,薄布属于中端产品,极薄布和超薄布属于高端电子布。电子纱产品中,粗纱、细纱为中低端产品,超细纱、极细纱为高端产品。

光远新材招股书显示,收入结构方面,粗纱、厚布、薄布(中端产品)的占比相对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粗纱销售占比由19.49%增加至27.91%,细纱和超细纱收入规模不断下降。电子布方面则以薄布为主,报告期各期收入贡献比分别为29.24%、37.98%、37.78%和38.01%,逐期增加。以2021年为例,粗纱的销售额为1.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32%,薄布的营业收入为3.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35%,厚布的营业收入为2.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19%,粗纱、厚布、薄布总体占比为86.86%。

对此,光远新材解释称,当前市场厚布与薄布仍占据了电子玻璃纤维布的主要市场,其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PC、汽车电子、普通手机等,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空间,且由于厚布与薄布具有成本低、供应充足的优势,仍是下游覆铜板厂商的主要采购原材料,短期内其仍将占据主要的市场空间,为大部分电子玻纤厂商的盈利主要来源。

此外,光远新材称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一项较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为“低介电、Low-CTE等高性能电子纱生产工艺技术”。但由于目前该公司在低介电电子纱尚未实现量产,下游客户也处于开拓阶段,因此公司低介电电子纱及电子布未实现较大规模销售。

目前下游市场变动已对光远新材的业绩有所冲击。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光远新材于2022年8月已经通知降工资。

关联公司担保贷款“输血”资金压力仍然不小

作为“钢铁大王”李广元家族旗下第一家IPO企业,光远新材一直被视为“凤宝系”从钢铁行业转型为高新技术公司的样板。

公开资料显示,光远新材实际是由李广元主导成立,招股书显示,李志伟、李广元、焦松山(所持出资额实际为李广元家族代持)用于实缴出资的资金来自关联企业凤宝住建提供的借款,凤宝住建为“凤宝系”公司。

光远新材自诞生起便与“凤宝系”公司关联交易不断。报告期内,光远新材向凤宝特钢和凤宝住建拆借(拆入)约1.55亿元。凤宝特钢、凤宝住建、凤宝管业、致远电子、李广元(李志伟的父亲)、田随果(李志伟的母亲)、李卫平(李志伟的姐姐)等为光远新材多次担保贷款,贷款额度超过21亿元,其中截至招股书(第一次申报稿)签订之日仍有9.41亿元担保未履行完毕。

即便关联公司为其担保贷款,但光远新材资金压力仍然不小。招股书显示,光远新材部分设备都是依靠融资租赁暂时获得使用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融资租赁额为2.3亿元。

事实上,光远新材的关联公司资金链也不宽松,且管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