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来看,近期市场主线较为发散,行业由普涨转向分化后轮动加速。消费复苏并春节效应推动,食品、酒类等消费板块行情延续,估值修复下非银板块强势反弹,煤炭、有色等周期行业也有较好的表现,光伏、半导体、新能源车、数字经济等赛道与题材方向均有活跃,而教育、房地产等前期政策驱动的行业开始回调,反映躁动情绪趋向温和后,分化的博弈仍围绕估值、预期和政策三要素展开。
展望来看,海内外利好因素共振,蓄力中长期行情。12月社融和出口数据来看,当前基本面还较为疲软,短期内市场整体冲高后指数震荡而行业轮动的概率较大。但近期各大省市陆续公布2023年GDP目标释放乐观信号,叠加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扩内需”要求,后续围绕房地产、汽车等方向的刺激政策有望持续出台。此外,2023年后美股企稳回弹,对全球市场的拖累减弱,而中国经济恢复继续吸引外资大规模流入,内外因素共振下,中长期内A股仍有较大的上行动能。
此消彼长推动人民币强势反弹,北上资金加速进场积极布局春季行情。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2月CPI同比录得6.5%,与市场预期一致,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进一步加强引致美元指数下行,叠加中国经济恢复形成的此消彼长趋势,外资大规模买入中国资产,带动人民币强势反弹。12月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本周净流入近440亿元,12月以来累计净流入,方向上继续押注消费复苏及部分低估值行业。
12月社融数据不及预期,M2和M1剪刀差扩大。近期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受政府债和企业债拖累,12月新增社融录得1.31万元,低于1.6万亿元的预期市场;贷款方面,居民端新增贷款同比减少近0.2万亿元,而企业端新增贷款1.26万亿元,同比增加0.6万亿元;同时,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反映当前经济活力仍有待激发。综合来看,12月金融数据显示当前经济自发性修复能量较弱,但市场对政策提振效果有较强预期,后续重点关注财政货币政策落地情况。
沪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10日净流入规模超过600亿的情形一共出现过5次,参考过去几年春节前后的融资融券情形,只有2019年春节前出现大规模融资净买入的情形,下周市场可以重点关注融资净买入的情况,如果出现大规模的融资余额增加,可以考虑加仓过节,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必急于加仓。配置思路上,在经济恢复预期尚未兑现到宏微观数据改善前,影响市场方向的关键变量或重回分母端,仍然建议围绕泛消费和产业题材两条线索,重点围绕成长性更好、盈利确定性更强的个股进行配置。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发展不及预期;财政与货币政策不及预期;全球突发性事件影响;股市突发性事件影响;引用数据滞后或不及时;历史规律失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