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和爆款同框!这只港股主题基金净值转正就清盘,规模缩水超九成倒在黎明前
时间:2023-01-11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在港股市场走出艰难时刻、备受机构资金青睐之际,一只港股主题基金却“倒”在了黎明前。

在港股市场一扫阴霾、强势反弹行情持续进行之际,基金经理已纷纷将港股仓位作为2023年净值反弹的拳头,但对部分港股主题基金而言,港股市场未来的反弹已与此无关。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只港股主题基金1月4日刚刚实现净值转正。在净值转正的当日,该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基金合同终止上市的议案。而就在发布终止上市的同一天,2023年首只爆款基金也在港股产品中诞生。

净值转正迎来“退市”结局

刚因港股市场的强力反弹实现净值归正后,一只港股主题就宣布终止上市了。

1月9日,建信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将于2023年1月12日终止上市。

此前,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基金以通讯方式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终止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有关事项的议案》,该议案于2023年1月4日获得表决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以及基金合同等规定,建信基金已向深交所申请该基金终止上市交易,并获得深交所《终止上市通知书》,该基金将于2023年1月12日终止上市。

该基金自2023年1月4日起停止办理申购及二级市场交易,且不再恢复。自2023年1月6日起该基金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进入清算程序后,该基金不再办理赎回业务,不再收取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基金管理人已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组织成立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将及时对有关清算及剩余财产分配事项予以公告。

生不逢时规模缩水九成

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基金显然是一只生不逢时的短命基金,其成立后不久就遇到了港股市场的调整。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上述港股主题基金产品成立于2020年3月,在2021年1月底,这只港股主题基金产品一度创下1.4336元的净值,这是该产品入市以来的高光时刻,此时基金净值收益率已达到43%。但之后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走低,基金净值也随着一路下行,在2022年10月底更是跌破0.83元。

基金净值的持续下行,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港股市场的走跌。根据该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该基金产品的第一大重仓股是腾讯控股,第二大重仓股为友邦保险,第六大重仓股为香港交易所;在这只基金的全部持仓中,其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12,332,964.65元,占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44.82%。

基金净值的一路下行以及港股市场前期的阴霾和悲观预期,使得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基金的规模持续缩水。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在上述港股主题基金成立初期,该基金资产规模高达8.67亿元,在一众港股主题基金产品属于规模较为可观的一只产品;而截至2022年9月底,其规模已只剩下2800万元。也就是说,这只港股基金产品的缩水幅度高达97%。

港股反弹备受机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基金终止合同之际,正是基金经理和其他机构投资者高度看好港股市场反转之时。

就在建信基金旗下这只港股主题基金发布终止上市公告的同一日,也就是1月9日,中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丘栋荣拟任基金经理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股票基金进入发行期,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该公司微信公众号17时发布消息,宣布该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而为了彰显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港股市场的强烈看好,在丘栋荣的这只港股主题基金产品发行之前,中庚基金在2022年12月底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基金经理(拟任)及员工将共同出资不低于6000万元认购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基金。根据基金合同约定,上述资金持有该基金份额期限不低于18个月。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李耀柱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市场波折反复的2022年已经过去,步入2023年,经济基本面将趋向整体复苏,尽管其中仍有波折,但中长期趋势向上是大方向。基于对经济增长及国内企业盈利修复的信心,对2023年港股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两点:一是中国经济复苏,二是美元流动性改善。

上述基金经理指出,美元流动性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导致2022年港股下挫的主要原因,而在2023年这两者均有望出现改善。就美元流动性而言,在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下,2023年通胀有望下行,这也就预示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比2022年放松;就中国经济基本面来说,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将有望带动中国在港上市企业的盈利回升。同时,投资者也看到了支持民营企业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预期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李耀柱认为,未来港股市场的配置主线可以关注的方向包括:一是互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