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需求大增储能产业市场化拓展加速
时间:2023-01-11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尽管受到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困扰,储能产业去年仍爆发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初步统计,2022年,我国共投运储能项目259个,总装机功率为20.75GW;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236个,装机功率达5.66GW/12.29GWh。各项指标较2021年明显提速。

“在系列重磅政策的支持下,储能已逐步形成独立赛道,正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储能产业政策和实施细则会加速落地,补贴类、示范类、储能聚合应用类、电力改革类、储能安全类政策会频频出台,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储能新技术应用也将得到更好地验证,产业继续保持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新型储能正迎来全新的历史使命。东吴证券研报表示,得益于中美大储(大型储能)和欧洲户储(户用储能)的爆发,预计2023年、2025年全球储能容量需求分别为120GWh、402GWh,2023年同比增长134%,2022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8.8%。东方证券预计,未来3年储能产业的复合增速为91%。

政策驱动需求大增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容,但因其天然不稳定性,发电侧的大型储能配备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刚需型成长赛道。

政策是推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顶层规划设计完毕,方向明确,任务清晰。”刘勇认为,2022年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是纲领性政策文件正式落地,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二是“一体两翼”政策趋于丰满,明确行业发展目标,储能项目的技术经济性得到验证;三是支撑性政策出台频次快、覆盖面广,护航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容。由于太阳光照及风力变化的天然不稳定性,原有能源结构中供给端的可控性将持续下降,如何满足不断快速增长的新能源电力消纳需求迫在眉睫,发电侧的大型储能配备成为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刚需型成长赛道。

“强制配储是我国当前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东方证券相关研究员分析。据统计,2022年6月以来,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大储经济性有所好转,项目招标随之加速启动,2022年公开招标超过41.6GWh。

市场已经跑到前面。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规划拟建的储能项目达到922个,总规模达到417.87GW。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共617个,总规模为55.73GW/120.74GWh;新能源储能项目非电化学储能项目25个,规模为8.89GW;抽水蓄能项目共280个,规模高达353.25GW。

海外市场也有较为明确的增长预期。随着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欧洲户用光储高经济性已得到市场的认可,渗透率正加速提升。东方证券预计,2023年欧洲储能市场总需求为30GWh,对应出货量为70GWh,分别同比增长113%、95%。另据BerkeleyLab统计,美国储能项目备案正在快速增加,截至2022年11月底总备案为22.53GW,上年同期为13.13GW,同比增长71.6%,惯性力量推动这个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

模式成熟成本下降

目前储能市场已形成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主要路线,钠电池快速优化形成部分替代,多种电池路线补充的发展格局。这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预计未来5年,储能成本还将降低30%。未来10年,储能成本将再降低70%至80%。”

日前,山东莱州最新一期光储融合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这座由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的360MW+60MW/120MW光储融合项目建成。公司称,这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光储融合项目。

青海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西藏最大光伏保供项目、湖北省内单体最大集中(共享式)储能电站、湖南省首个全容量并网的10万千瓦储能电站、中国石油首个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新能源项目……2023年元旦前后,一批带有“首个”“最大”标签的储能项目实现并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以来,累计并网储能项目已有近30个,规模超1.3GW/2.8GWh。

“大量示范项目的投运,有助于产业标准的建设、市场机制的完善、商业模式的成熟,以及技术的迭代升级。”长江证券相关研究员分析。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鼓励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

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信心还来自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据了解,目前,储能市场已形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主要路线,钠电池快速优化形成部分替代,多种电池路线补充的发展格局。随着对户储及大储需求的增加,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储能行业的增长。

“预计未来5年,储能成本还将降低30%。未来10年,储能成本将再降低70%至80%。”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统计显示,锂离子电池组的成本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