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
时间:2023-01-0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报告》指出,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三类金融服务,且不同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的受访人群几乎一致认为新市民最需要住房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发起的关于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问卷调查,近日发布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等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形成约3亿人规模的庞大新市民群体。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均等性和便利度。自此,一幅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为深入了解新市民希望金融机构提供怎样的产品与服务、缩小信息不对称的鸿沟,2022年8月29日-9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发起了关于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问卷调查,线上回收有效问卷3529份,基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不同学历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群,为分析金融机构如何疏通新市民金融服务痛点堵点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撑。

研究团队在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形成了《新市民贷款服务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从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新市民用户画像、新市民贷款主要渠道和新市民贷款意愿评估四个角度出发,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与现有金融服务供给之间的错位,希望能够为设计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住房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报告》指出,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三类金融服务,且不同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的受访人群几乎一致认为新市民最需要住房贷款。具体数据来看,71.9%的受访者认为,住房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43.7%的人表示新市民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43.0%的人表示新市民最需要消费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新市民对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需求与年龄呈反向关系,即年龄越小,对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需求越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是,“00后”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显著超过消费贷款,而其他年龄段选择教育贷款的比例均小于或者等于消费贷款的比例。“00后”对教育培训贷款的青睐与这一群体所处人生阶段有关,部分“00后”仍处求学阶段。

此外,整体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要高于本科以下学历,且该群体选择教育贷款的比例都高于消费贷款,本科以下的人群选择则相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学历人群对教育培训更为重视。

从新市民实际使用的金融服务情况来看,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和理财服务是新市民实际使用最多的三项金融服务。具体数据来看,45.6%的受访者选择了住房贷款,40.6%的人选择了消费贷款,30.1%的人选择了理财服务。

如果将新市民需要和实际使用的金融服务进行比较,会发现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理财、保险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表明上述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尚未被满足。其中,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缺口最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是唯一一项实际使用比例大于需求比例的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供给有过剩的可能。消费贷款需求比例与实际使用比例较为接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需求可能已被有效满足。

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缺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存款低等特点,导致其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各类社会信用信息不健全,这些问题导致新市民群体融资时可能存在不符合银行准入要求的情况,银行对新市民提供服务时难以全面系统了解融资主体,缺少足值的抵押物在银行和融资主体之间建立风险分摊机制,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大,从而影响了银行对新市民群体服务的积极性。

仍然存在一定的加杠杆空间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方面,当被问及目前的贷款余额(含房贷)时,超过1/3的受访新市民表示目前没有贷款,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贷款余额在30万以下,反映出能够获得大额贷款的新市民比例并不高。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的贷款余额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80后”的受访人群选择贷款余额在30-50万的比例和50-200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受访人群,且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也是最低的,反映出“80后”的还贷压力较大。这与“80后”所处人生阶段有关,也可能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时点有关。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个人征信及其作用时,3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及其作用且信用良好,46.0%的人表示一般了解且信用良好,说明整体来看,个人征信的重要性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