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把好股票发行入口关
近期,有上市证券公司公告实施再融资。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月3日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证监会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审核中将充分关注上市证券公司融资的必要性、合理性,把好股票发行入口关。
●多重因素迎来转折沪指强势收复3100点
1月3日,A股2023年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一系列“稳增长”超预期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总体回升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机构一致预期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
●券商积极“备战”北交所两融业务
新年伊始,北京证券交易所两融业务迎来新进展。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北交所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27日,北交所共受理72家券商两融权限开通申请,审核通过64家,开通两融交易单元24家。多家券商正积极推进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准备工作,两融业务交易权限开通功能近日集中上线。
【证券时报】
●财政部: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刘昆进一步指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
●新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
2023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市场人士认为,当前A股估值处于底部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不过,也有专家提醒,前期制约市场上行的因素尚未完全消除,投资者仍需适当谨慎。1月3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均上涨,上证综指收盘上涨0.88%,深证成指上涨0.92%。市场成交放大,沪深两市合计成交788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847亿元。
●全国水土保持率2035年需达到75%
1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并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证券日报】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6.9”专家预计本月将延续波动回升态势
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据Wind数据显示,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9”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报6.9050,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64个基点,盘中最高升至6.8733;截至1月3日17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触及6.8791。此外,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71个基点,报6.9475。
●多地制定2023年投资计划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目标,最低为6.5%左右,最高为15%左右;同时也制定了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专家预计,2023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国内成品油价迎2023年首涨短期将以震荡运行为主
2023年国内成品油迎来首个调价窗口,以“上调”开局。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023年1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240元。此次成品油价的上调,主要与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的震荡偏强走势有关。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调价周期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分别比上个调价周期上涨4.0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