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拆A”到“A收A”,浙江上市公司“1+1”案例增多。2022年,海康威视、宁波港陆续完成了分拆上市事宜,正泰电器酝酿分拆正泰安能上市。物产中大将金轮股份收入囊中,通策医疗拟收购和仁科技,正泰电器拟收购通润装备并注入资产。
主营逆变器的两家宁波公司——锦浪科技和德业股份,上市时市值分别约21亿、56亿元。2022年,两家公司盘中市值均触达1000亿元关口,书写了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奇迹。
“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是最快的转型升级。”紧扣浙江“凤凰行动”计划的“题眼”,资本市场“浙江板块”再次交卷。
风起云涌的2022年,浙企IPO步伐稍缓,并购重组异常抢镜。这一年,通策医疗、物产中大等忙着“A收A”,海康威视、宁波港等完成“A拆A”,银亿系、精功系重整涅槃。二级市场上,在光伏与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的投射下,浙江相关产业链企业星光熠熠,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等公司“摸高”千亿市值。
截至目前,浙江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逾7万亿元。656家A股公司的发展变迁,生成了“浙江板块”稳进提质的新图景:大企业出动出击,游刃有余;中小型企业专注赛道,稳中求进;困境公司重整提速,凤凰涅槃。
拆分并购“1+1:”:孵金蛋,拣宝贝
走出“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舒适区,直面独立上市的挑战——脱胎于海康威视互联网业务中心的萤石网络,2022年12月28日在科创板上市。以物联网云平台为业务基础,以视觉技术为核心特色,萤石聚焦智能家居行业和物联网云平台行业,业绩稳健增长。
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孵化的“金蛋”不止这一个。不久前,公司发布预案,拟分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在创业板上市。
“创”而优则商。海康威视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依托核心技术孵化了众多创新业务。2015年以来,海康威视鼓励内部员工创新创业,先后成立8个创新业务,2021年度有5个创新业务的收入过10亿元、净利润为正。
成立于1992年的宁波远洋,头枕着宁波港的波涛,历经30年的市场洗礼后站上资本市场的跳板。2022年12月8日,宁波远洋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宣告宁波港“A拆A”收官。
“宁波远洋上市项目是深化国资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宁波港总经理宫黎明对记者说,宁波远洋上市,将助力企业扩大船队运力规模,进一步完善宁波舟山港的内支、内贸、近洋航线网络,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网络布局,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有能力分拆上市的不只是国企。正泰电器打算分拆旗下户用光伏子公司正泰安能独立上市;水晶光电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夜视丽新材料至创业板上市。
“分拆上市的最大意义是,上市公司子公司拥有了独立发展的平台,更好聚焦主业、提升业绩,享受估值溢价。”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上市公司“1+1”扩容的路径,除了“A拆A”,还有“A收A”。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收购了江苏上市公司金轮股份,将其改名为物产金轮。物产中大称,控股子公司元通实业和金轮股份具备不锈钢产业协同效应,有望通过并购达到“1+1>2”的效果。通策医疗拟7亿元入主和仁科技亦属同业并购,希望依托后者的医疗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延展产业链。
正泰电器收购通润装备,是又一桩“浙苏联姻”的故事。本次交易中,正泰电器拟出资10.2亿元收购通润装备的控制权,并将其控制的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相关资产进行整合后,置入通润装备体内。
“‘A收A’多数是基于产业上的战略协同需要。”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认为,随着IPO扩容及分拆上市等政策的推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并购标的。
稳进提质“600+”:精主业,抢风口
依托制造业根基,迈入“600+”时代的资本市场“浙江板块”,2022年继续扩容,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5家,合计IPO融资500亿元。从区域看,“嘉兴板块”的异军突起令人侧目;从市值看,德业股份、锦浪科技上市短短数年,市值从几十亿元蹿升至千亿元,演绎了难以复制的剧情。
2022年12月8日,光华科技在深交所敲钟挂牌,成为当年嘉兴第11家上市企业。截至目前,嘉兴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1家,居浙江省第四;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是嘉兴加速发展的密码。2021年,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7.7%,居浙江省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1.4%、19.8%和16.1%,均居浙江省第二。2021年,嘉兴发布“上市100”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确保嘉兴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00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
作为微型逆变器细分赛道龙头,昱能科技2022年6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嘉兴南湖高新区上市的第5家“人才企业”。
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人才+资本”创业故事:海归团队回国创业,以技术出资入股,在天通股份、士兰微、海利得三家上市公司实控人等外部资本的加持下,创业12年后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高达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