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12月30日发布消息称,起草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对信托业务进行重新分类并提出了相关监管要求,引导信托公司以规范方式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丰富信托本源业务供给。
近年来,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持续发展,业务形式不断创新。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现行信托业务分类体系已运行多年,与信托业务实践已不完全适应,存在分类维度多元、业务边界不清、角色定位冲突和服务内涵模糊等问题。
据悉,《通知》的起草遵循了五大原则:回归信托本源、明确分类维度、引导差异发展、保持标准统一、严格合规管理。《通知》强调,信托公司从事各类信托业务应当立足受托人定位,确保信托目的合法合规,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履行勤勉尽责的受托责任。
《通知》明确了信托业务的分类标准和具体要求,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其中,依据资管新规,资产管理信托按投资性质不同分为4个业务品种,包括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和混合类信托计划。
资产服务信托,按照服务具体内容和特点,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经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资产服务信托等五小类,共19个业务品种。公益/慈善信托,按照信托目的不同分为慈善信托和其他公益信托2个业务品种。
为防范信托公司利用资产服务信托规避资管新规,《通知》对资产服务信托提出了一系列监管要求。比如,《通知》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为任何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服务;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涉及募集资金;明确信托公司开展资产服务信托,原则上不得发放贷款等。
“《通知》是继资管新规后,对信托行业影响较大的又一变革性文件。”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通知》对信托业务的分类,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托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判断,有利于推动信托公司摆脱对传统业务的路径依赖,加速回归本源业务,从而实现信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崔继培表示,信托业务的新分类弱化了信托公司的融资功能,指明了信托业务全面投资化、服务化的转型导向。未来,信托公司的展业方向将着力于投资类业务和服务类业务,这对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投研能力、运营能力和协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通知》强调落实信托公司主体责任,要求信托公司按照信托业务新分类要求,严格把握信托业务边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定期排查,严肃问责,确保按新分类标准规范开展信托业务。为强化监管引领,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各类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和配套机制,指导派出机构对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准确性和展业合规性实施持续监管。
帅国让建议,信托公司应以标品、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及公益信托等业务经验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加强自身投研能力、主动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科技服务能力等,逐步打造公司新的业务支撑体系和核心盈利模式。同时,信托公司可依托股东背景及自身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关于存量信托业务整改,《通知》拟设置3年过渡期。《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应对各项存续业务全面梳理,制定计划,有序整改。其中,契约型私募基金业务按照严禁新增、存量自然到期方式有序清零;其他不符合分类要求的信托业务,单设待整改信托业务一类,根据过渡期安排有序实施整改。
沪上一位信托业人士表示,信托公司须摆脱路径依赖,加速信托业务转型节奏,探索更多契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本源业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