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尚处应对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之际,广大农村地区的防控形势也将进入“迎峰转段”新阶段。面对岁末年初人群大流动等新挑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物资保障支持力度,成为各地的重点工作。
元旦、春节将至,农村地区新冠病毒防控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地方政府做出了哪些应对举措?重点医药物资保供的一线工作进展如何?证券时报记者本周采访多位农村一线医务工作者、政府部门工作专员和重点医药生产企业负责人,了解各方医药保供最新情况。
“基本上每天都有药来”
“这一轮是基本稳住了,要是马上再来一轮可能就很难扛住。”重庆乡村诊所医生王海(化名)对记者表示,此前感染的病人已陆续恢复,当下病人还不算太多。
王海所在的村及临近村目前常住人口约三四千人,距所在区的人民医院约22公里,车程四十分钟以内。两个星期前,来诊所看病的人逐渐增多。他对记者表示,这段时间,高峰时期每天要接诊一百多号病人,“工作量大得不得了,从早上起来一直看到晚上十点多钟,中途除了吃饭、上厕所,基本都是一个接一个地看”。相比之下,王海往日每天接诊人数大约只有二十来个。
王海指出,他接诊过的病人中,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严重点,有几个转入区医院治疗,年轻人也有症状严重的,但不是重症。用药方面,王海一直没卖(整盒装、整罐装)药,主要还是对症配药,根据病人症状,将盒装、罐装药品拆分,配置两三天剂量的散装药。“现在最着急的,还是缺药。跟病人都是说,用不着囤药,我这里有,这个药就是留给有需要的人。”
重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12月27日对记者表示,近期全市医疗机构使用新冠诊疗相关药物调拨提升8.8%,医疗机构库存量连续7日保持上升;社会面药店近5日投放解热镇痛类等药品812.2万片、医用防护口罩252.6万只、抗原检测试剂715.5万人份,中成药、解热镇痛药等10种重点药品销量持续增长,社会面解热镇痛类药品供需矛盾得到初步缓解。
对此,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居民已有明显感受。重庆市两江新区一居民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布洛芬等热门药物不太好买,普通感冒药的购买难度倒是不大。最近小区楼下的药房“基本上每天都有药来”,布洛芬、连花清瘟、抗原检测试剂盒等重点防疫药品、物资都能买到;此前抗原检测试剂盒为每人限购十只,现在已变为限购二十只,价格79元。
王海所在村的普通感冒药供应情况同样有所缓解。他表示,最近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等常见药品已经能过来了,这类药品就可以(整盒)卖。同时,这两天整体情况都“松一点”,每天就诊人数少些了,一般是几十位病人。
不过,元旦、春节将至,大批返乡人员可能带来新一轮感染与退烧药储备尚不充足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王海最担心的事情。
“中心城区也好,县城也好,(药品供应)都能够保得住。”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员对记者坦言,关键还是农村,“只要村里卫生室有药,实际上大家心里就不慌了。”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关注到农村医药资源调拨和投放的困难,并在12月27日召开的相关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现在想到的措施还是乡镇的卫生院来统筹村的卫生室,由各个区县的属地政府来发挥主体责任。”该负责人透露,月底应该就会向各个区县下发通知。
县域特殊群体用药仍紧张
县级医院作为乡村卫生所转诊首站,是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的健康屏障。随着新冠病毒在全国各地的快速传播,县医院正直面较大的接诊考验,特殊群体的用药医疗物资供应亟待加码。
“上周开始,来我们县医院看发热的病人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小孩、老人居多,医护人手因为感染较多现在非常紧张。”田鑫(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田鑫是一位县医院的妇产科护士,她所在的县城位于江苏省,当地人口约100万人。据她介绍,近几天来县医院看病的小孩多是开药输液,但老人重症转诊过来的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加,“今天(12月28日)一看内科同事统计床位,已经全部满员,床位很紧张。”供职于重庆某县级医院的俞禾(化名)也面临着类似情况,近期反复发烧来医院就诊的人数增多。
床位紧张是当前各级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来自江西省县级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医生刘哲(化名)对记者表示,该院目前ICU、呼吸科和急诊的接诊压力最大,床位都满了。“我们科室10张病床,4名专职医护,别的科室也来紧急支援了几名医护分担基础工作,但床位受限于病房空间和设备没法再加了。”
县医院用药、医疗设备紧缺的问题同样突出。田鑫透露,该院目前除了老人病患集中的内科、呼吸科常用的基础药品资源紧张外,怀孕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退烧所需的对乙酰氨基酚片缺货。“对乙酰氨基酚片平时医院备货就少,现在需求量明显增多,就出现短期紧缺,医院这两天在抓紧调货。”
刘哲表示,医院会优先给ICU调配药品,但目前仍有一些特殊药品比较紧张。老人免疫力相对弱,目前对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供应紧张。此外,呼吸机、高流量吸氧设备也较为紧缺。
“我们ICU只有6台呼吸机,这在平时是够用的,但现在特殊时期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