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上交所五大措施深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上交所明确提出,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韩半导体ETF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境内首只中韩合编指数产品
12月22日,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中韩半导体ETF”)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仪式上,上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红致辞,韩国交易所(下称“韩交所”)董事长孙炳斗视频祝贺。同日,有4只中韩合编指数ETF在韩交所上市。
●紧盯“关键少数”北交所累计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达68项
近期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52家。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北交所的日常监管工作也变得繁忙起来。据北交所披露,自北交所开市以来累计采取自律监管措施68项,措施类型包括“口头警告”“约见谈话”“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等;公司违规事由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违规”,占比超过三成。违规所涉及对象多为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人员,占比达74%。
【证券时报】
●证监会放行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新政助力优质房企改善资产负债表
证监会日前开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包括全面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等。业内人士认为,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是近期监管一再强调的任务,而股权融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改善方式。
●广期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成功上市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昨日在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活动上表示,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是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发展重要的开端,广期所要牢牢把握服务绿色低碳经济的定位,深化优化对产业和投资者的服务,积极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扎实做好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朝着建设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期货交易所不断努力。
●“资本+政府+团队”合力加持光伏新势力冲刺IPO
在“资本助推+政府力挺+创业团队”“三驾马车”的合力加持下,光伏新势力正在加速冲刺IPO。上月底,率先完成股改的高景太阳能签订了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进程。与此同时,其他光伏新势力企业的融资也有新进展,包括押注N型TOPCon技术的一道新能源以及多晶硅企业青海丽豪。
【证券日报】
●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重回亿元旅游旺季推动消费回暖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叠加海南冬季旅游旺季,海南离岛免税业显示出回暖迹象。从12月初开始,海南多地机场客运航班执行量明显增加。飞常准数据显示,12月22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预计执行286架航班,环比增加37.5%;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执行309架航班,环比增加81.76%。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韧性足稳定器功能持续显效
2022年以来,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影响下,美元大幅走强,美元指数一度创下近20年来新高,主要非美货币显著承压,国际汇市“风云变幻”。面对外部冲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有所贬值。截至12月22日20时23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9815,年初至今贬值约9.55%。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