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夏银行迎来成立30周年。
驻足回望,一代代华夏银行人矢志不渝、奋斗不息,书写着华夏银行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兴、随时代而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跻身行业前列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全体员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汇聚成勇毅前行、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诞生于金融机构大变革时代下的华夏银行,始终与时代同行,在探索中前进。三十年来,华夏银行一直踔厉推进全行发展战略转型。从工业企业独资创办的银行到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成功发行上市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再到今天的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回首来路,时光无言,奋斗有声。华夏银行在攻坚克难中蝶变成长,在一脉传承中稳健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和发展亮点。展望未来,雄关漫道,惟有奋斗。华夏银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了向建设现代金融集团目标不懈奋斗的新征程,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和高质量发展。
与时代同行,由工业企业兴办转为股份制、走向上市1992年,华夏银行在北京开业,成为第一家由工业企业负责兴办的银行。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不仅仅是一家商业银行的成立,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对“大一统”的银行体制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与4家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在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上实现了政商分离。由此,中国银行业走上了一条摸索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着工业企业成功改革基因的华夏银行,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好改革“试验田”的特殊使命应运而生。
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改革要求,华夏银行从筹建开始就立足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定位,主动顺应银行业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型变革方向,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股份制改造是华夏银行体制转制的第一步。1995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华夏银行改制的批复》,同意华夏银行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进行改制,华夏银行成为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第一家商业银行。
为探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和规范运作等问题,华夏银行副行长亲自率队,对日本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拜会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等多家股份行的高管理层及多个业务部门。同年,华夏银行行长还会见了世界银行金融代表团萨仁德·马力克一行,就华夏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业务发展及未来发展战略和总体设想进行交流。
经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地考察,华夏银行改制逐渐走上正轨。1996年4月,华夏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由成立之初首钢总公司全资所有扩大33家法人共同持股,并于1998年3月18日在国家工商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股本人民币25亿元。但是,华夏银行向前奋进的脚步并未停歇,而是定下新的奋斗目标——争取上市。
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华夏银行就已开始筹谋上市。1998年4月,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华夏银行第二次创业规划纲要》提出将争取上市作为规划期需要做好的五件大事之一。次年9月,华夏银行起草了《关于华夏银行上市问题的报告》,正式开始了对上市问题的研究探索。
上市筹备的过程中,华夏银行董事长亲自担任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从提出上市的申请报告、选择上市工作中所需的中介机构、拿出资产重组方案,到上市工作安排、审计工作报告、法律问题工作报告等,华夏银行一直在加快工作节奏。
终于在2002年6月8日,华夏银行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交IPO申请。7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华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并于12月25日核准通过。
2003年9月,华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华夏银行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10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5.6元,融资56亿元。彼时,华夏银行刘海燕董事长、吴建行长、张燕林监事长、李国鹏副行长、李运霄行长助理、赵军学董事会秘书出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上市仪式。
由此,华夏银行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在筹备上市的同时,还在谋划着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在1998年的《华夏银行第二次创业规划纲要》中,“加大与国际合作的力度”也是被作为规划期需要做好的五件大事之一。
为此,华夏银行先后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签订业务合作协议,还与美国JP摩根集团进行了交流。2001年6月,华夏银行董事长以及3位副行长会见麦肯锡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等人,双方分析和探讨了包括国际化背景和目的、最终结果、方法措施、工作计划渐进实施步骤等在内的华夏银行国际化问题。同年8月,华夏银行成立国际化改造专题研究小组,由行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副行长、以及诸多高管。
2002年7月,华夏银行聘请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提交《华夏银行国际化改造项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