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载从头越 上交所励"新"图"质"
时间:2022-12-19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天正式开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成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9日的《新闻联播》,铿锵有力地播送了这则消息。黄浦江畔响起的那记锣声,便这样通过话筒向全国宣告了一个新兴证券市场的诞生。历史的余音也由此穿过32载风雨岁月,在世界范围内激荡出更加响亮的资本声音。

今天,这里已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平台,从国之重器到科创新锐,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都置身其间,各显锋芒。

截至2022年11月底,上交所拥有上市公司2159家,总市值47.1万亿元;债券挂牌数2.69万只,托管量15.9万亿元;基金挂牌数612只,市值1.32万亿元;期权挂牌交易合约334个;已发行15只REITs,募集资金541亿元,总市值达572亿元。放之国际重要资本市场,上交所亦稳居锁钥之列,影响力与日卓然。

守正创新路上,沪市公司的“面貌”,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而日新月异。从国企脱困求解,到“中国制造”崛起,再到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登上时代舞台“唱主戏”。

改革雄心未改,继续捏塑着上交所下一段旅程的模样: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成为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既是上交所盛年之下的决心目标,也是发展途中的路标指引。

量变促质变:“变”中求进

数据对比,构成了一部交易所成长史的高度浓缩。1990年开业之初,上交所仅有8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12.34亿元。32年栉风沐雨,目前上交所已发展成为拥有2159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达47.1万亿元的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

结构调整,亦是国家经济转型在“资本窗口”中的“中观折射”。近年来,沪市上市公司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企业的比例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达到56%。尤其是科创板开板后,半导体产业链、生物医药等公司上市“马蹄疾”。

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沪市共上市605家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IPO融资额近1万亿元,均占沪市新上市企业八成左右。股权融资渠道有力促进了整体产业升级不断演进,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大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细分冠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除了在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关键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外,沪市公司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链等新兴领域也初显规模。

另一方面,资本“工具箱”也为沪市公司的“由大到强”注入动能。中国联通以混改促发展,实现多方面突破;长江电力通过资产重组,巩固“中国最大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龙头地位;中芯国际借助科创板上市融资,推动企业研发进程,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资本“添翼”,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在这里丰满羽麟、振翅高飞。

从最新排名来看,贵州茅台以时间之酒酿出“价值神话”,问鼎A股市值之冠;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等传统巨头,则在绿色转型的“自我革命”中稳坐前十交椅。32年来“翻天覆地”的市值榜单变迁,拓印下沪市公司转型升级的“辙印”。

与此同时,上交所还汇集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截至12月1日,沪市共有263家央企。今年前三季度,沪市近九成央企实现盈利,超五成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紧扣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提质增效”成为上交所的持续发力点。日前,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和倾斜力度,注重发挥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在防范资本市场整体风险中的作用,以推动改善市场生态。

试点注册制:“生花结果”

试点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上交所32年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场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运行总体平稳,试点注册制有序运转,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彰显,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今年7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总结科创板开市三年的“成绩单”时说,特别是科创板的包容性、适应性明显提升,“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2年12月15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493家,总市值6.3万亿元,IPO融资总金额近7500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40%以上。

企业数量快速壮大的背后,是产业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科创板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科创板现已汇聚中芯国际、沪硅产业、龙芯中科等81家企业,约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六成,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全产业链。

不同时代给出不同的机遇和使命,也将不同时代特征的“答题者”送上历史舞台。据统计,当前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是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超三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项目,近五成科创板公司参与国家重要科研专项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