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激发新动能 长三角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时间:2022-12-15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黄海之滨,江苏连云港中复神鹰生产基地,一公里长的碳纤维一体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这里国产大飞机C919要的订单,已排到了2025年。

长江天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正在跨江作业。来自徐工机械的全球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正输出“洪荒之力”,推动苏州太仓和南通海门通联,打破海门与上海、苏南的时空分隔。

太湖西畔,苏州工业园区,百余家医药企业正斥巨资升级改造净化车间,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超净车间令人赏心悦目。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工地,探寻中国制造业的澎湃动能:长三角制造业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汽车、民用航空、高端船舶、机器人等重点产业正发挥系统集成、整机牵引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长三角制造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协同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智能的车间澎湃的动力

“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从车间开始的”,这是经济学家威廉·拉佐尼克撰写的《车间的竞争优势》一书中的一句话。

走进长三角多家工厂车间,记者看到,智能制造迸发的“硬核”实力给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排排自动化生产设备,一个个灵活自如的机械臂高效运转,各种新式的工业智能机器人穿梭其间,工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台按下按钮……

位于江苏常州的贝特瑞(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锂电池、叠片电池、固态电池、高锰铁锂电池的生产线马力全开,满负荷运作。

“公司电池材料生产均使用最先进的自动化、一体化生产设备。锂电动力电池生产从电芯原材料合浆到最后的成品打包,前后20多道工序,都能在一个车间一个整套设备上完成。”贝特瑞技术人员贺文捷自豪地对记者说。

作为一线技术人员,贺文捷打心眼里喜欢现在的车间,他说:“一是大大解放了人力,生产线上富余的工人很多转到了质检、销售等岗位。二是生产流程更加标准化,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也更强了。”

同在常州的中创新航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场景:这里的“智能”已不仅占领了生产车间,而且融入到了产品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产品制造的可视化、透明化、数字化……

“我们生产线上的配件模块化已实现80%,设备自动化达到95%,作业标准化达100%。在控制系统和物流方面,公司还搭建了制造数据全球溯源平台、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现场展示屏监控调度平台、物流状态跟踪100%、智能立库等。”中创新航工作人员介绍。

智能化下的中创新航也高速开启“腾飞”模式:其常州生产基地自2018年9月投产以来,连续三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倍数级增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在上汽临港工厂,机器人已可以“当家作主”:车身车间的477台焊接机器人,可实现全自动依次拾取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焊接;总装车间的机器人已能够准确找到不同车型对应的发动机,运送到生产线上,实现多款车型混合生产,平均每76秒1辆整车下线。

未来工厂颠覆传统制造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创新动能澎湃的长三角制造业,诞生了一个新名词——“物超人”。

“物超人”,即移动互联网连接物多于连接人。中国信息通信院在11月公布了全国“物超人”城市排行榜,全国前15位中,长三角有7个城市入列。而智能制造是物联网应用最多的场景之一。

探索在智能制造前面加上“智联”,长三角企业正摩拳擦掌。记者从安徽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获悉,9月在安徽合肥召开的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其发布的羚羊工业大脑已引来一批拥趸。

“在美亚光电,通过羚羊平台,整个生产计划的排程效率提升了60%,物料齐套率提升了30%,订单交付效率提升了15%。”安徽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说。

目前,羚羊平台已携手美亚光电、古井、荣事达、铜陵有色等30多家龙头企业打造工业大脑,以顶尖技术匹配行业高度,推进工业全场景落地。预计到2023年,羚羊工业大脑将服务100家龙头企业,并逐步拓展至长三角乃至全国,携手助力制造业升级。

建设智能工厂、灯塔工厂,推广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长三角各城市都有新的行动计划。

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获悉,今年是上海智能制造“10030”专项工程收官之年——2020年至2022年,上海要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10030”目标已超额完成。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大智能工厂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目标建成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评选出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在浙江,“未来工厂”总数已升至4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