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格力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作为家电行业头部企业,格力从空调起家,跨越家电、消费电子、高端智造多个领域,由一个点放射出来,由点到线再到面,大跨度探索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释放出中国制造的产业竞争力。
跨界——领风潮多元创新
白蕉海鲈、隆江猪脚,这些餐桌上的美食或将打上“格力造”的烙印……格力等家电企业“强势”进入预制菜赛道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为餐饮和传统农业升级迭代的组合拳,预制菜既是“新风口”,更是“新蓝海”。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高增长率,未来5年预制菜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对于市场嗅觉向来灵敏的家电企业而言,如此充满想象力的市场空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早在今年9月,格力“官宣”入局预制菜装备产业——发起筹建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参与方还包括广东省农科院、广东恒兴集团、国联水产、温氏集团、钱大妈、京东物流等。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不仅是格力,海尔、美的、格兰仕、老板电器、科沃斯等家电企业也已介入预制菜产业。
这并非家电业第一次“跨界”。作为中国家电业头部企业,以空调起家的格力,2006年进入生活电器领域,定位健康化、智能化及个性化,实施套系化布局,产品涵盖厨房电器、环境电器、冰洗产品等。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格力的电暖器、电风扇、除湿机、空气能热水器等产品的线上零售份额位居行业前二。
更大跨度的落子是在智能装备领域。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如今格力智能装备已经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工业自动化四大领域,产品规格超百种,服务于汽车、家电、电力、机械制造、食品、教育等领域。
此外,格力还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精密模具、新能源等领域多元布局。2021年,格力通过收购格力钛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新增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等业务领域,构建了涵盖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模组/PACK、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新能源整车、工商业储能、能源互联网系统的一体化产业链。
“跨界”的不只是家电业的生产制造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电业的渠道也开始大跨度转型。
2019年初,“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线;2020年初,正式命名为“格力董明珠店”。以3万家线下销售网点为依托,以30万格力从业人员为基础,以互联网、数据为工具,“格力董明珠店”为消费者提供从供货、发货、安装到售后的全链条“一站式”“零距离”“全天候”购物新体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营销渠道。与此同时,格力“新零售”还进军直播带货,从长征起点江西赣州开启的格力全国巡回直播先后走过洛阳、桂林、德州、临沂、澳门、南京、珠海、武汉多地,累计直播带货近500亿元。今年以来,格力又在订单管理流程数字化、仓网优化建设方面持续探索,构建以“基地仓+区域仓”为载体的智能仓储群,全面升级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可视化。
延链——全流程自主可控
细观中国家电业的大跨度转型创新,不难发现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闻风而动”,各个领域之间也绝非孤岛,而是彼此关联、相辅相成,构造出一个绵密而坚固的拓扑结构。
以格力跨界预制菜产业为例。据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介绍,格力将以预制菜上下游产业链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为着力点,提升预制菜制造过程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我们看到当前预制菜行业在冷冻储存、产品保鲜等方面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进一步促进了配套专业化制造、储存、运输冷链设备需求同步增长。从产地运输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运输的各项冷链配套设备直接影响预制菜的品质和覆盖范围,冷链设备在保障预制菜产品的营养、风味、新鲜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依托在空调压缩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格力已在与餐饮密切相关的冷链领域深耕多年,研制出全冷链系列产品,包括前端产地仓、中转物流中心、销售配送仓等冷冻储藏,远洋、陆地冷藏运输,以及与消费者最近距离的冷链终端。在今年8月举办的重庆制冷展上,格力发布了最新的冷链产品——光伏直驱变频热氟融霜制冷机组。据介绍,该产品将光伏直驱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冷凝机组结合,具有运行稳定、降温快、节能省电、智能化霜、库温波动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偏远山区、田间地头等太阳能丰富但市电不足的应用场合。而这一新品恰似为格力进军融合餐饮和传统农业的预制菜产业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格力还以温度控制技术、仓储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构建肉类、水产、蔬菜三位一体的智能化深加工链路,解决预制菜行业食材高效处理、出品标准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致力于打造集保鲜、安全、健康于一体的预制菜全加工生产流程,助力预制菜产业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营信息化与工厂智能化目标。
智能物流仓储则是实现预制菜高效生产的桥梁。自2013年布局智能装备至今,格力智能装备板块发展成果显著,此次格力针对预制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