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内容摘要
国企是贯穿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企在承担社会责任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国有企业贡献了12%的城镇就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贡献了26%的营收和利润。
国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但估值水平较低1)盈利能力:央企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速、ROE、EPS高于市场平均,地方国企除营收增长率外三项指标均高于市场平均;2)估值水平:对标海外,央企龙头公司估值水平低于美股龙头。A股市场,央企和地方国企当前市盈率中位数水平低于市场平均,近十年分位数水平仅为4.6%和1.1%;央企当前市净率水平低于市场平均,央企和地方国企近十年市净率分位数仅为1.4%和10.6%。细分行业来看,以估值折价率衡量央企相对估值水平,家用电器和建筑装饰行业央企的估值折价率较高。
多因素导致国企估值水平较低
主要因素或为行业盈利、风格属性、行业属性和企业定位。估值折价率较高家用电器和钢铁行业,国企盈利能力较弱;央国企在稳定、金融和周期风格中数量占比最高;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低估值传统行业;企业定位包含保民生与承担社会责任,如防疫。
国企价值重估有望迎来持续性行情
政策层面:金融街论坛讲话和国改三年行动收官双重催化,上市国企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2022年金融论坛,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提质增效明显,企业业绩有望抬升。
估值:低估值叠加高股息,国企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央国企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央企市盈率和市净率近十年分位数均低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和沪深300。年初以来长江红利指数显著跑赢大盘指数,熊市中具有高分红属性的股票易取得超额收益。央国企股息率处于较高水平,央企大盘指数股息率高达3.8%,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86%。
基本面:国企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中期视角下大盘央企盈利能力优于市场平均,疫情期间大盘央企和地方国企盈利能力表现更加突出。17-21年大盘央企净利润CAGR为21.7%,高于市场平均9.9%;疫情期间,央企和地方国企19-21年净利润CAGR分别为38.9%和31.7%,远超市场平均值14.1%。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安全”与“科改示范行动”三大主题;2)国企改革背景下,积极进行市值管理、存在重组整合预期和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3)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企;4)竞争格局较优行业的国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反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