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本轮国企改革或关注“以优质国企为依托的国家经济安全建设”,央企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承担稳增长重任以及良好内在治理机制方面具有优势,在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下,央企的内在价值有望进一步被市场所认可,配置价值提升。
摘要:
展望2023年,“以优质国企为依托的国家经济安全建设”或成为本轮国企改革主题的投资主线之一。带有“国改基本完成的国企(最好是央企)”、“估值较低”、“涉及经济安全”这三重标签的上市公司将符合更多投资者的审美偏好,具有更高的预期投资回报率。相关标的较为集中的板块可能包括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资源品和农产品等。
国企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于保障中国国家战略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国企对国家战略安全的保障能力极其具有投资价值,而这在现有的估值体系下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地方债务偏高而加杠杆受限的背景下,预计中央将通过加杠杆来承担更多稳增长的重任,央企将直接承担这艰巨的任务。
首先,高精尖制造业中国有资本占有高的行业有望受益。在国家重点支持的主要战略性产业中,国企相对集中于机械、化工、电力和军工行业;在专精特新行业中,国企在军工、有色、电新等行业占比较高。
其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政策支持确定性较强。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高精尖科技的宏观背景下,诸如光伏、绿电、半导体、储能等高景气且政策支持力度较高的领域存在战略性配置价值,而亟待突破西方科技卡脖并推动我国产业链爬坡的精尖科技、军工、高端制造、医药生物与农业等领域有望得到国家加码支持。
最后,资本开支偏弱的行业后续有望受益于中央加杠杆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上升的确定性较强。目前电力、银行、交通运输、新能源、化工等行业央企的资本开支偏弱。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上市公司不仅仅需要考虑对股东的经济效益,还需考虑企业的内在治理机制与对社会的外部性。能够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央企具有较好的内在治理机制。
除去央企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承担稳增长重任以及具有良好内在治理机制方面的优势,即使从传统的估值角度来看,其估值也仍偏低。
风险因素:国企改革政策风险,市场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