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表示,对外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贯穿于资本市场整个发展阶段。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重要枢纽,资本市场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刘逖认为,高效的资本形成机制能够充分引导和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双循环发展。
谈及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理解时,刘逖将其形象地总结为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传动轴”、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助推器”、构建开放型体制机制的“倍增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器”和满足人民财富增值保值需求的“分散篮”。
在刘逖看来,制度型开放是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的开放,是基于国民待遇和准入的开放,是引进制度和规则持续提升软实力的开放,也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开放。
从实践来看,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正在不断深化,互联互通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正呈现出开放节奏有序渐进、开放力度逐步加大,开放范围更加广泛的三大特征。
下一步,上交所将如何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刘逖表示将从六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在改革基础上推进开放。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沪港通的机制;二是吸引境外优质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三是完善ETF互通机制,在区域和范围上做进一步拓展;四是提升市场国际吸引力,加强跨境指数合作,不断提高中国指数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国际投资者参与上交所市场深度和广度;五是持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治理,并与境外交易所参与务实合作;六是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风险的防控体系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