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芯少屏”的年代走来,进入同台竞技的世界舞台,深天马(000050)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近四十载。1995年,深天马初登资本市场,公司前进的步伐见证着显示行业的迭代升级,公司的发展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一路壮大。
多年来的潜心经营,深天马从上市之初资产规模不到4个亿的企业发展为总资产接近800亿的全球中小尺寸显示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营收从2012年的约82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约3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形成了从无源、a-SiTFT-LCD、LTPSTFT-LCD到AMOLED的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的布局。
栉风沐雨数十载,深天马坚守初心,聚焦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笃行致远又一程,深天马推陈出新,发力“2+1+N”战略。深天马多年来稳健发展的动能是什么,公司在显示领域还会有哪些新布局?近日,证券时报“走进上市公司排头兵”采访团走进深天马,与公司董事长彭旭辉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老牌上市公司谱新篇
“天马”,一个飘逸的名字,但这家企业却有着务实的风格。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兵”,深天马扎根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经受住了市场的大浪淘沙,保持着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活中我们常使用的手机屏、汽车显示屏,可能就是深天马的产品。
2020年,深天马车载显示出货量市占率登顶全球第一,2020年、2021年,连续保持了在车载TFT及车载仪表市场的双料冠军。在LTPS智能手机面板等领域,公司的出货量保持了多年全球第一,并在高端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工业手持等细分领域保持全球领先。
身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深天马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增添新动能,同时在人才发展和激励上葆有活力。2021年年中,公司迎来“80后”掌门。“我们毕竟出生在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必须适应这个行业的特征,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充满活力。”彭旭辉对记者表示,尽管公司有着央企的基因,但不管团队还是机制都是适应市场的。
面对“很年轻”的评价,1981年出生的彭旭辉笑言:“我们统计了所有员工的年龄,我的年龄超过了整个公司94%的人。”眼前这位新掌门平易谦和,他还表示,显示行业本身也是新兴的行业,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天马。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彭旭辉表示,一方面会想尽办法在框架内将对人才的激励做到极致,另一方面则是靠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在深天马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了印在墙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情、高效、共赢。
深天马还格外重视技术创新,公司设有创新中心、集团研发中心和各事业部研发中心,统筹技术规划和开发。创新中心拥有完整制程的研发技术平台,配置全球高精度的研发设备,作为公司创新和技术孵化的创新平台,开展前瞻性技术布局和量产性验证,充分保证研发资源前置,系统性提升平台技术能力和产品量产前研发优化能力。
此外,公司持续积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伙伴开展技术合作,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
方寸之间个性化定制
深天马成立之初,最早的一批产品是电子表的液晶屏,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公司产品能力的不断精进,开始逐步进军包括手机、车载、工控、医疗、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
“我们不是因为做了中小显示来找细分市场,而是因为这是我们服务的细分市场,所以我们来做相配套的产品线、生产线。”彭旭辉强调,中小尺寸产品和大尺寸产品的区别,并不只是在尺寸上,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经营和市场逻辑,这才是天马的竞争优势所在。
在彭旭辉看来,相较大尺寸领域产品,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定制化程度很高,需要综合不同细分领域的客户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可能更快、要求更高(比如智能手机、高端IT产品)。
在部分细分市场,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可以有更高毛利,但需要对新技术应用和规格升级有更快速的反应,对产线产品换型有着更灵活的应对,对市场趋势有着更敏锐的判断,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完整、更及时、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车载和医疗显示产品,不论是技术体系还是配合客户的流程和能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会加剧市场的竞争,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快速形成真正的规模。”彭旭辉表示,很多同行业的公司也逐渐涉足中小尺寸显示领域,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小显示市场很有吸引力,也更坚定了公司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也正是由于选择了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公司开拓了广阔的下游应用市场和更多样化的技术布局,面对整个显示行业的周期波动,深天马更能从容不迫。在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深天马寻求向深化车载、开拓IT等显示业务转型,同时苦炼内功,积极降本增效。公司今年开展了数字化流程变革,对内积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升级并大力开展数字化建设,同时继续加强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保障供应链韧性。
“虽然市场有周期,但创新是没有周期的。”对于中小尺寸显示领域来说,市场的周期性不如大尺寸明显,但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