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资提示:
基本面:稀缺MRI系统核心硬件厂商。公司2004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自研自产医学影像超导MRI设备核心硬件和科研领域特种磁体,产品覆盖超导MRI设备90%以上核心硬件,解决大型医疗影像、科研设备核心硬件“卡脖子”问题。视研发为核心驱动。
公司陆续开发成功1.5T、3.0T及7.0T磁体,1.5TMRI系统及7.0TMRI系统,已实现1.5T经济型磁体的规模化销售,正在深入开发1.5T少液氦磁体、大口径磁体两款产品以及0.5T高性能产品;同时,正在开发250Mev质子加速器超导主磁体、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低温强磁系统等技术,推进癌症精准放疗、科研等大型设备及仪器的国产化进程;在传统优势射频板块,开发对标GE新一代“AIR线圈”的“云线圈”。深度绑定下游头部企业。公司是Philips战略供应商,同时积极推进与贝斯达等新客户合作。业绩端,营收稳健增长,控费卓有成效,21年业绩爆发式增长。19-21年公司营收CAGR为21.03%;19-21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184.29%。21年毛利率39.81%,净利率11.9%。22年Q1-Q3公司营收同比+1.13%,归母净利同比-29.64%,主要因上半年上海疫情客观因素,影响产品生产和销售发货。
发行方案:本次新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方式,战略配售及超额配售,申购日期2022年11月25日,申购代码“889300”。初始发行规模150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7.94%(超配行使前),预计募资0.9亿元,发行后公司总市值5.02亿。新股发行价格6元/股,与底价相同,发行PE(TTM)为24.1倍,可比上市公司PE(TTM)中值为91.06倍。网上顶格申购需冻结资金427.5万元,网下战略配售共8名战投。
行业情况:国内超导MRI渗透率低,政策与供给同向驱动,进口替代进程加速。从人均保有量角度,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末,中国超导MRI系统的保有量为1.07万台,每百万人保有量仅为美国1/8。近年国产MRI设备市占率持续提升,2020年新增超导MRI设备国产份额已达46.3%。政策端继续鼓励或要求优先采购达到先进技术指标的国产设备,护航国产化进程。目前国内市场1.5T仍是市场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3.0T系统的3倍,3.0T系统有望成为市场新增长点。在MRI系统超导磁体领域,全球范围内实现1.5T、3.0T、7.0T自主开发和商业化的公司分别为GE、Siemens、联影医疗及辰光医疗。
申购分析意见:参与。公司为医学影像领域稀缺标的,卡位超导MRI产业链上游,产品覆盖90%以上核心硬件,基于技术积淀与先发优势,进一步开拓特种磁体业务在癌症精准放疗、科研领域应用,助推大型医疗、科研设备国产化进程。公司首发PE较可比折价明显,发行后可流通比及老股占比高,需注意首日抛压。
风险因素:1)技术创新不能产业化的风险;2)下游客户竞争风险;3)原材料采购风险;4)国内外产业政策不确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