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质"在世界一流交易所
时间:2022-11-22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2022年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其中沪市上市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如果要为沪市公司绘一幅最新的画像,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韧性、活力。”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用两个关键词,简单、清晰地勾勒出沪市上市公司的模样。

砥砺奋进卅二载,以国有企业为引领,一批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以大蓝筹的底气和魄力,不断夯实A股的基本盘;踔厉奋发启新程,以科创企业为先锋,一批创新勃发的硬科技,借试验田的包容与滋养,源源不断为A股注入新动能。

说起上海证券交易所,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当然是老八股,我应该算是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批股民,每次路过黄浦路15号的原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我都会停一停或预约进去看一看。”一位资深的股民告诉记者,他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老八股”之一的飞乐音响。

70后的姜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第一批“红马甲”。“当时浦江饭店门口就有一个报刊零售点,每次早上9点15分进场前,我们都会在门口拿一份证券报,把相关的信息提早看一遍。”脱下“红马甲”多年,姜伟仍对那时早上的“必修课”记忆犹新。

2022年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其中沪市上市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如果要为沪市公司绘一幅最新的画像,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韧性、活力。”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用两个关键词,简单、清晰地勾勒出沪市上市公司的模样。

砥砺奋进卅二载,以国有企业为引领,一批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以大蓝筹的底气和魄力,不断夯实A股的基本盘;踔厉奋发启新程,以科创企业为先锋,一批创新勃发的硬科技,借试验田的包容与滋养,源源不断为A股注入新动能。

久久为功铸韧性

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发展的浪潮,让上市公司走进大众的视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鲜活的标签。忆起沪市上市公司最初的模样,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老八股”。1990年12月19日,伴随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等8只股票上市,完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首秀。

从主营业务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商场、无线电、日化用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那时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保障基本民生的企业,这也非常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实际,物资相对紧缺,日常消费品、商品还不够丰富。”一位资深证券从业人员向记者分析。

从企业类型看,1990年至1992年,沪市共有27家上市公司,其中国有企业18家。当时还没有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不过,从那时起,以国有企业为代表,沪市主板就不断吸引各细分行业龙头,逐渐将“蓝筹”的招牌越擦越亮。

数量之变,受益于制度变革。从1993年实行的审批制到2001年推出的核准制,沪市公司不仅数量实现了大幅攀升,公司体量和质量也显著增强。中船防务、上海石化、贵州茅台等一批制造业、采矿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截至2004年底,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达到5家,中国联通、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上海机场和宝钢股份陆续登场。

“从那个时候开始,市场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核准制要审核,审什么?其实就是审上市公司的质量。”上述资本市场研究专家指出,核准制的推行其实已经显现出市场化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经过10年的探索和初期发展,A股市场须要更规范地运行。

质量之变,得益于市场改革。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不同股东之间利益平衡问题,股份的市场化流通,进一步激活了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很快,中国石油、中国神华、正泰电器、长城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产业龙头亮相A股市场。

随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新经济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纷至沓来,悄然为沪市主板增添了一抹亮色。沪市主板从过去以传统大蓝筹为主的市场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包容性的“新蓝筹”市场,切实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大局。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率领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时感慨道,“此次上市,开启了药明康德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我们期待赋能中国大健康领域的创业者和科学家,降低新药研发门槛和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效率,让更多潜在的突破性创新药早日进入市场造福病人。”

自此,作为中国规模较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药明康德正式开启它的A股新时代。而药明康德等一批新经济公司回A更大的意义则是,拉开2018年A股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四新”经济)、鼓励更多“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的序幕。

“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优质企业进入上交所,不仅占据了沪市主导地位,更增强了主板的定力与韧性。而国民经济支柱、新兴产业龙头的到来也让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得投资者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位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表示。

硬科技集聚添活力

伴随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A股上市公司在量的扩张达到瓶颈期后,也迫切需要迈向质的新飞跃——科创板,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