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证券行业信心满怀奔赴新征程,踔厉奋发争建新功勋。近日,上海证券报邀请国泰君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申万宏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健,中金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黄朝晖,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共同探讨证券行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2012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各位如何看待过去十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证券公司如何有效发挥资本中介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贺青:过去10年,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明显提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分别增长238.9%和444.3%,股债融资累计达55万亿元。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高,正向着“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目标大步前行。
国泰君安坚定践行“金融报国”理念,按照“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构想,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服务企业直接融资;二是加快落实《国泰君安服务共同富裕目标行动计划(2022—2025)》,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是推进实施《国泰君安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方案》,支持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四是发挥全国网点布局优势,全面参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点区域建设。
周杰:1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断革新,全面深化改革已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随着注册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A股市场已经实现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跨越,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充分发挥价值发现的功能,注重挖掘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刘健:这10年来,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更加凸显,呈现出一系列可喜变化:第一,资本市场通过推动金融市场由资金配置向资本配置转型,支持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资本市场通过推动金融市场由不动产金融向动产金融转型,支持了科创产业的发展;第三,资本市场实现了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
在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证券中介一方面要服务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尤其要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黄朝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发展突飞猛进。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再融资、退市等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优化,资本市场整体迈向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中金公司积极发挥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功能,通过股债融资、并购、投资基金、债务重组、资产管理等方式,全方位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勇担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职责使命,围绕党中央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作出贡献。
上海证券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如何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证券公司应发挥哪些作用?
贺青: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特征和本质要求。就内涵理解上,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给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之一,证券公司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持续提升重点产业研究与服务能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把满足人民财富管理需求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友好的金融服务;打造更加全面、专业的境内外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勇敢地与国际竞争者同台竞技、力争上游。
周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随着我国工业体系逐步迈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对直接融资的需求相应提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要继续把握发展机遇,也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通过打造更专业的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