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哎呦!果乡人醉了,呦嗨!农民丰收,哎呦!越过越美了,呦嗨……”碧空艳阳,山川塬峁,红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以最虔诚的歌声,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正是今年陕北延长县果农丰收生活的缩影。
10月,延长县晚熟红富士完成采收。经初步统计,全县全年苹果产量35万吨、产值17亿元,再创丰产丰收纪录。在谈及增收“密码”时,当地果农、企业、合作社脱口而出两个字——“期货”。
自2013年结对帮扶以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深深扎根延长县,积极探索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先后在当地推动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收入险项目、“订单收购+期货”试点等多项措施落地,真正把“小苹果”做出“大文章”。
“保险+期货”化解价格波动风险
陕西省延长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产区。当地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都非常适宜苹果种植,加上十年来县里产业政策引导和各类主体投入,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延长县七成农民从事苹果种植,苹果是当地群众心坎里的致富果、幸福果、希望果。但长期以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常常导致苹果“增产不增收”,严重制约着延长县果业发展。如何利用金融手段化解价格风险、稳定果农收入,成为扶持老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
2017年,郑商所苹果期货挂牌交易,为解决难题提供了契机。苹果期货上市不久,在证监会帮扶办、郑商所和期货行业的大力支持下,中金所推动延长县成为首批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地区。只需一小部分保费,果农就能以和期货公司约定的价格给苹果进行“兜底”,而期货公司则根据此约定价格在苹果期货中进行对冲。
“刚开始,延长县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期货,所以不敢买也不愿买我们的产品。”中金所挂职干部朱晨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面对这个情况,中金所与期货公司结合当地实际,首先找到延长县政府和果业局,用通俗易懂的表达让主管部门了解“保险+期货”的作用和意义,然后逐级下沉到县、乡、镇、村。
“只有让村民们明白这个项目是为了果农本身的利益,才能打动当地农户,提高参与积极性。”长江期货延长营业部总经理韩大宇深知其中的道理。为了推动中金所“保险+期货”试点,他几乎跑遍了当地乡镇、几百个村讲授期货知识,深入田间地头对果农进行现场培训。
随着项目试点逐步推进,为果农保“价”护航的效果真实显现。2020年,一方面苹果采摘入库数量远超预期,另一方面市场因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需求惨淡,造成苹果价格大幅度下跌。“当年,参与项目的果农每亩果园只需自缴保费40元,便能获得赔付876元,实实在在规避了因苹果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韩大宇说。
尝到甜头的果农已从过去“不敢买”转变为如今“争着买”。近年来,延长县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实现投保面积、参保户数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9月,延长县累计参保面积达10万余亩,惠及果农6133户,其中脱贫户1872户,累计赔付果农超过2610万元。
收入险项目免除“因灾减收”烦恼
“保险+期货”化解了延长县果农面临的价格风险问题,但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波动问题同样亟待解决。中金所经过充分调研了解到,“旱、涝、冻、雹”成为影响当地果农收成的四大“拦路虎”。为有效应对因灾减收的困扰,中金所今年首次在延长县实施了苹果收入险项目。
对于当地的自然灾害情况,延长县尚品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银房深有感触:“在延长县,冰雹灾害对苹果产业的冲击最为严重。尤其是近两年,延长县的冰雹从4月份到10月份都会发生。只要被冰雹一打,苹果表面坑坑洼洼,就从商品果沦为残次果(冰雹果),价格也就一落千丈。”
中金所根据延长县实际气候条件,并结合历年苹果市场价格,联合期货公司在当地开展了苹果收入险项目。收入险作为在价格险基础上衍生出的创新险种,在果农投保之前,期货公司会事先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给出每亩果园的预期产值,一旦果农在种植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导致最终产值不及预期,项目就会进行赔付。
朱晨说,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平抑了价格波动,收入险项目在此基础上又平抑了产量波动,两者相结合,相当于给果农系上价格、产量“双保险”。今年,中金所联合国元期货投入60万元帮扶资金,首次在延长县实施苹果收入险项目,范围涵盖三个街镇的833亩果园。
“订单收购+期货”拓宽帮扶路径
解决了果农的麻烦后,中金所又马不停蹄地将目光投向苹果产业链的收购与销售环节,力争让农户、果企、合作社等都能享受到期货工具带来的实惠。中金所了解到,果企、合作社此前也是“看天吃饭”,苹果的收购价格每年波动较大,造成企业成本端难以维持稳定。
“过去,延长县苹果都是‘先种后销’,果农不知道将来苹果会卖给谁、卖多少,企业也不知道苹果收成怎样、品质如何,最后导致果农收入难以保证,企业也很难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想要的苹果。”雷银房说。
在此背景下,“订单收购+期货”作为一种期货市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