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1月16日,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39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5%。
点评:
一般财政收入改善主因税收增长带动,政府性收入修复或缘于集中供地开展一般财政、政府性收入双双改善,使得广义财政收入回升。10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10.7%;其中,一般财政收入持续改善,10月同比15.7%、较上月同比提升近7个百分点,前10月累计同比下降4.5%、预算完成度为82.5%、低于过去五年平均进度近6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放缓,10月同比下降2.7%,较上月降幅缩窄近17个百分点,但预算完成度依旧低迷,前10月仅为53%。
一般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明显回升,非税收入放缓。10月,税收收入同比15.2%,较上月提升近1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税同比增速达147%,主因低基数效应,其规模与今年前9月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留抵退税影响消退下,增值税延续增长,同比达12.2%、较上月提升约5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明显改善、同比增长12.6%;非税收入增速放缓、但维持两位数增长,10月同比为19.5%。
政府性基金收入边际修复,或主因多地开展集中供地,持续性仍需观察。10月,多地打破年内集中供地年度不超过3次限制、开展第四轮集中供地,使得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边际改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也随之修复、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近20个百分点至3.8%。但从地产销售等高频数据来看,土地市场明显改善迹象尚未出现,政府性基金收入修复的持续性仍需观察。
一般财政支出压力加速显现,民生支出维持刚性,防疫、付息支出加码部分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支撑政府性基金支出,推动广义财政支出强度回升。10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0.2%,较上月提升近10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8.2%,降幅较上月收窄超20个百分点,或缘于部分专项债结存限额落地。前10月政府性基金支出进度为61.7%,落后过往同期近7个百分点;随着专项债结存限额落地使用,后续政府性基金支出或进一步提速。
一般财政支出承压,卫生健康支出持续提速、付息支出占比抬升。一般财政支出10月同比增长8.7%,较上月同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前10月累计同比达6.4%。局部疫情扰动下,卫生健康支出延续高增,同比增速达44%、较上月提升近20个百分点。从支出占比看,10月教育、社保等民生类支出相对刚性,占比维持在27%左右;债务付息支出占比抬升至7%,较上月提升近4个百分点。
重申观点:出口面临较大回落压力下,财政政策托底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抬升;考虑到债务付息压力对地方债扩张空间可能形成的制约,2023年财政政策稳增长或更多依赖于中央“加杠杆”。其中,“准财政”政策工具或成为主要抓手。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