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面推动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既是助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引擎,也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繁荣行业金融科技生态,中国证券业协会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联合推出“证科谈·数字化转型蓝图擘画”专栏,邀请证券行业的高管、首席信息官(CIO)畅谈金融科技为证券业赋能及探讨未来数字化转型方向。
近年来,中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动作频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该公司发展最重要的中长期战略之一,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就此采访了中金公司首席信息官程龙。
程龙系统介绍了中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做法,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以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化转型;加强组织转变,塑造“数字基因”;变革模式方法,赋能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转型基座,以领先科技能力赋能数字化转型等。程龙还分享对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实战体会。
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证券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证券公司做大做强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的有效助推器。
程龙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介绍了中金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大概情况。中金公司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该公司发展最重要的中长期战略之一,加强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建设,以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力,以敏捷组织变革生产关系,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科技驱动的国际领先投资银行,促进金融与数字深度融合,驱动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构建公司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和重要驱动力。
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以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化转型。中金公司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变革工程,是该公司“三化一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以“成为科技驱动的国际先进投资银行”为愿景,从全局视角制定了系统化“3+1”数字化转型蓝图,建立了“顶层设计、协同机制、敏捷组织、专家队伍、科技平台和考核激励”的六大支撑体系,全局“一盘棋”推进数字化转型。
其次是加强组织转变,塑造“数字基因”。一是建立全公司数字化统筹机制,从顶层CEO担任组长成立领导小组,管委会全体成员、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参与,并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推动全公司数字化转型落地;同时在各个部门成立敏捷团队,实施各部门数字化转型。二是深化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扁平化、敏捷化、业技融合的任务小组,深化科技与业务同频共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实现科技和业务双轮驱动共同响应客户需求。三是夯实数字化人才基础,完善人才发展机制。金融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形成青年、骨干、领军三级人才梯队,培养懂业务、通技术的数字化“种子”人才,打造领先人才能力。四是打造创新型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将创新和敏捷融入企业的文化基因。营造良好的环境赋能和激励员工在数字化项目中得到成长,员工主动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中。通过黑客马拉松、CICCNEXT等创新活动,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提升全员创新意识。
再次是变革模式方法,赋能数字化转型。全公司上下实践OKR体系,通过目标设定、对齐、跟进、复盘的目标管理闭环过程,牵引各上下游部门共同协作,围绕核心发展目标,紧密协作和配合,将公司战略、部门战略层层落地。深入开展敏捷体系建设,全面实现业务科技一体化的协同模式和开发运维一体化的敏捷研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由过去的部门或者机构的经营视角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视角;由“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科技平台建设由过去“竖井式”系统向统一创新平台转变;科技与业务的关系由“单向服务”、“需求响应式”向“双向融合、同题共答”转变;组织架构由过去的“部门式”向“敏捷化、跨部门”高效协同转变。
最后是构建数字化转型基座,以领先科技能力赋能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打造企业级新架构平台。系统化规划构建自主可控、共享复用的技术平台体系,落地“3+3”技术中台,整合资源,沉淀能力,提升业务响应效率。二是深耕数据治理,深化数据赋能,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成立数据资产办公室,全面开展数据治理,推动数据在公司共享复用;提升数据挖掘、应用和决策能力,对管理驾驶舱、监管报送、风险管理等领域做好支撑服务,塑造竞争优势。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前沿技术应用落地。通过云原生架构、人工智能、RPA、区块链等企业级新技术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推动信创工程推广成熟,加快规模化部署。四是完善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数字化转型始终以保障安全运行为前提。建设智能化运维平台,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重大网络安全风险的快速预警、指挥调度和通报处置;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五是生态能力建设。中金公司系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