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在华投资力推本土化 跨国药企创新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时间:2022-11-0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药工业已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向制度型开放纵深发展,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接轨的制度型开放,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医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加快推动医药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1月7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上,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原会长陈德铭在开幕视频致辞中指出。

实际上,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同时,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如何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这期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间的合作也成为共识。

在上述论坛上发布的《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也提到新冠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意识到,迎击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都不足以单独应对,全球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携手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才能够攻克一个个未知的健康挑战。

RDPAC执行总裁康韦在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时谈道,尽管本次调研过程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之际,但其内部调研显示,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至5年保持稳定,70%的企业认为持续的监管制度改革是中国创新医药领域最鼓舞人心的进步,这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的有力证明。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药工业已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我国医药工业年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1%,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中国医药市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应“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需要更有力的对外开放以激发创新动能。

在上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韩祺博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指出,在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由主销地向主产地、主创地转变,医药行业也从过去的“小散乱”、以仿制为主,发展到现如今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第二梯队前列的水平。

与此同时,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从2015年启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实现了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三足支撑,从采购、支付、监管等多个层面推动医疗、医药、医械等多个端口的变革与高质量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正迎来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市场在跨国药企全球供应链上正成为“核心要素”,不仅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地,更是众多跨国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推动医药创新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开放发展之策,亦将成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手段。

《蓝皮书》也指出,医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21年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并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立分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

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跻身“第二梯队”前列。而过去五年间(2016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上市了280种新药,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和消化/代谢三大疾病负担最重和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跨国药企贡献了2/3。

在上述论坛上,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进博会展商联盟公共卫生防疫专委会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医药创新着力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方面贡献价值,可降低约55%的总体疾病负担,延长全民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加速实现。

加大投资加强本土化实际上,进博会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靓丽舞台。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同年,中国开始全面铺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在进博会期间,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区总裁陈思渊也表示,过去四十年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加速新药审评审批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