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绘就一幅融合发展的全景图
时间:2022-11-08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编者按】

他们是国民经济的定心盘,稳增长保民生当仁不让;

他们是创新引领的主力军,掌控关键资源和技术不放松;

他们是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三年行动计划捷报频传。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蓝图绘就,号角铮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大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上市公司踔厉奋发共赴新的赶考之路。

锻长板,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补短板,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环境,持续增强市场回报与信心。站上新起点,他们领命而动,争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即日起,上海证券报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重磅推出“强国有我”全媒体系列高端访谈,聆听改革激荡的铿锵之声,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钥。

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代核电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到乌东德、白鹤滩、华龙一号等一批享誉全球的大国重器,再到一大批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国坝、中国电、中国网、中国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是世界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排头兵。如今,面对百年变局,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正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调研组的采访过程中,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到最高频的词,就是“融合”。在他看来,能量、信息与生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三大主轴,随着三者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速融合,催生出绿色低碳、数字、共享“三大经济形态”,不断引领与创造新的需求,持续推进万物互联、百行相通、多业相融。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产业之间、要素之间、产业链内之间、区域之间的共享和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们有些道路总在挖掘施工,就是因为缺乏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理念。供水升级修一遍、电力改造修一遍、燃气防护修一遍……各能源要素之间没有融合起来。”通过这两年的走访考察,宋海良对我国能源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有了深刻理解。在他看来,中国能建未来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真正把能源“联起来”,把城市“串起来”,把能量、信息、生态“融起来”,全面诠释“能”与“建”的深刻内涵。

践行“双碳”目标的能建声音

在宋海良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大的长远意义,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绿色生态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他同时认为,从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出发,我国的能源转型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地逐步渐进。“大方向没错,而且必须做,有条件的还得加快做,但是要有个转变的过程。”

“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构建以火电为主,无论是物理系统、软件系统,还是管理系统、服务系统,都建立在火电这个大系统上。要想把搭建了几十年的能源结构,由传统的化石能源一下子转成新能源,从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多角度来考量,都难以实现。”宋海良表示,怎样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关系,是一个核心课题。

举例来说,传统火电设备灵活性改造是中国能建近年来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宋海良认为,传统火电设备不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淘汰,可以通过灵活性改造、新技术新装备升级,让传统火电设备在逐步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

他认为,作为中央企业、作为我国能源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能建更要发出理性的、专业的、系统的声音。近年来,中国能建主动顺应并拥抱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三大发展趋势”,紧紧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牛鼻子’”这个关键命题深入思考,全力在数智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融合发展“两转型一融合”方面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截至目前,中国能建已为国内许多行业、省份做了“双碳”目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中国能建聚焦“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氢能、储能“两个基本点”精准发力,先后成立了“30·60”研究院、储能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发布了中国能建《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全方位展现能建观点理念和系统解决方案。

“七网融合”的能建方案

当前,中国能建正聚焦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利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突出跨界(产业间)融合、产业链融合、要素融合、区域融合“四大融合”,让融合无处不在,向着“交融”“数智”“联通”三大趋势蓬勃发展。“七网融合”理念一经推出,便很快得到了多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我国曾经的规模化发展导致很多产业趋于碎片化,特别是要素之间和产业链之间融合程度较低,纵向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宋海良认为,未来的“七网”融合,是以智能化、自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