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黄浦江,情聚四叶草。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一幅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绚烂画卷再度徐徐展开。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引领下,进博会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绚丽画卷,逐步成长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力量。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首个以中国为主场的重量级国际展会,第五届进博会成为国际人士进一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贸易促进领域的一流盛会,离不开一流的全球金融服务。五年来,作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百年中行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为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履行大行责任担当,还需要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金融智慧。作为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钻石会员单位,中国银行贡献“中行智慧”,连续五年支持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及配套活动,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智平台。
1“办出水平”的护航者
五年来,疫情的起伏反复、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并没有减退海内外展商、客商参与进博会的热情。本届进博会吸引了诸多世界500强和行业优质企业。全球四大粮商、三大种业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大药品企业悉数到齐。
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是进博会“办出水平”的有力保障。每年在进博会倒计时百天之际,中国银行都会发布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从2018年至2022年,方案逐年升级。
2018年,中国银行提出“合、汇、保、融”即“跨境撮合、跨境支付、税款保函、在线贷款”四位一体的方案;
2019年,提出“合聚全球,汇融四海”的方案,即在2018年基础上升级服务,并将手机银行功能与具体场景结合,以求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
2020年,提出“信、融、云、易”的方案,总结前两届服务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在线金融产品的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交易服务的成效性;
2021年,提出“聚、融、云、赋”的方案,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同时提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
今年,定制“荟、融、合、智、同”五大专属产品服务,并以“数字进博”为主题,重磅打造金融科技服务方案,提供“数字普惠”和美与共、“数字消费”方便快捷、“数字科创”精准服务、“数字财富”汇聚匠心、“数字民生”润泽万家的进博新体验。
另外,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中国银行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持续升级各项现场金融服务。“驻场”,是中国银行为进博会提供卓越服务的又一“利器”。在进博会现场,中国银行依托设立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的虹桥会展中心支行、临时服务网点、综合服务咨询点、固定服务点及移动服务人员,并在多处配备的外币兑换机、移动智能柜台及ATM机等,打造覆盖全场馆的立体式金融服务矩阵。
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也离不开百千中行人的同心协力。
首届进博会以来,成千上万名中国银行员工参与进博会志愿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卓越服务”的价值理念。
“很荣幸,能够见证进博会成为中国银行‘卓越服务’的靓丽名片。这五年,我亲历了那些‘不打烊’的金融服务背后,千百中行人‘不一般’的倾力付出。”连续五年服务进博会,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员工钱晓莹激动而自豪。
2“办出成效”的贡献者
如今,进博会的平台作用愈发凸显。据统计,进博会期间的意向成交金额已经从第一届的578.3亿美元,增长到第四届的707.2亿美元,前四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发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15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许多中外企业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打入了全球市场,实现了发展壮大。
“感谢进博会,让我们这个从零开始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蓬勃发展。感谢对接会的强大平台能力!”在2021年进博会供需对接会现场,秘鲁羊驼玩偶品牌Warmpaca创始人向笔者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感谢。
连续四年,这家企业都参加了中国银行参与筹办的进博会供需对接会,将秘鲁农户手中独特的羊驼毛手工艺品带到中国,成为“爆品团宠”,为品牌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凭借丰富的跨境贸易撮合经验,在进博会上扮演“红娘”角色,举办企业供需对接会,助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成了中国银行在历届进博会上的看点和亮点,也是中国银行立足“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特色优势、践行“八大金融”战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生动写照。
如今,一些中小企业亲切地将中国银行称作“红娘”。2014年,中国银行首创推出“惠如愿·中银e企赢”跨境撮合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全球累计举办近100场撮合对接活动,依托“中银e企赢”平台,共计为1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家企业提供服务。
本届进博会,中国在“惠如愿·中银e企赢”跨境撮合平台内特别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