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00多年,是全国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城市。曾经,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环境质量差等困扰着这座城市。近年来,淄博市从观念转变入手,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十年来万元GDP能耗下降45%,新经济产业占GDP比重已接近40%,蓝天白云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常态。
更轻:老树发新枝
说起百年工业城市淄博,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化工、建陶、医药、纺织等,高耗能和高污染。如今,这些产业已脱胎换骨。
淄博工业起步早,传统产业占比70%,其中重化工业占比又达70%。淄博市拥有工业产品近3万个,70%以上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曾经,陶瓷、化工、钢铁、矿业等产业中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不仅效益差、贡献度低,而且挤占了新动能承载的空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淄博以“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赢得空间,“十三五”以来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减少到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24家,建陶产能由8.27亿平方米压减到2.46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淄博锚定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出台了“技改专项贷”“春风齐鑫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优进”与“劣退”的双重作用下,淄博化工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已经松动,许多关键领域呈现出趋势性、转折性变化。
在一些传统高耗能企业,粉尘弥漫的高温环境不见了,配料、装卸、码垛等脏累的传统工种消失了;曾经依赖人工观察火苗来实施的控温,如今交由机器视觉、算法来精准实现……
东华水泥有限公司用数据优化燃料控制和质量控制模块,单位水泥熟料用能节省6.73%。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实施智慧数字窑炉改造,一年节省25万立方米燃气,能耗成本降低15%。
鲁泰纺织面料馆里,各种色系上千个颜色的纱线、面料、衬衫排列开来。无缝线、防水、吸湿、透气……作为传统纺织企业,鲁泰纺织延伸拓宽产业链,开发功能面料,颠覆了人们对纺织业的传统认知,成为全球颇具规模的高档色织面料供应商。
数据显示,淄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更绿:新树成森林
在谋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淄博盯前沿,布局未来产业,落实山东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发展新经济,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新金融、智慧物流等产业“新赛道”,引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向高端攀登。
淄博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带来大量副产品氢,这为发展氢能产业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淄博抢抓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政策机遇,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膜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在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已稳定量产。东岳还与亿华通合作共建氢能产业园,打造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新落户淄博的吉利汽车则利用氢燃料电池拓展新能源应用。
一条包括制氢、运氢、储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等多环节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淄博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淄博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涛说:“我们招商引资不盲从,不是只要是菜就都放到筐里,而是围绕当地产业基础招引企业。”
为了帮助新企业快速发展,淄博构建起“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的企业培育体系,目前全市瞪羚类、独角兽类等企业达22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淄博位居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三。
“四强”产业增加值已占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3.6倍。
王涛介绍,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人的观念的转变。政府角色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围绕一个产业链链主企业,配备一套政府服务专班。
回忆起企业当初落地淄博的经历,雷达汽车淄博工厂公共关系经理孙斐煊对地方政府的魄力、诚意和服务印象深刻。她介绍说,我们需要建设新车试验场地,当地政府60天就“挪走”了一座小山,把场地整好。也正因为如此,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从洽谈到第一辆车下线,仅用了190天。未来几年全产业链拉动产值约1500亿元。
8月底,刚刚履新的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邀请近百名企业家座谈,请企业家们给市委、市政府提意见和建议,并承诺继续做好企业发展的后盾,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马晓磊介绍,企业家流汗出力,党委、政府就要为企业着想、帮企业解难。对企业来讲,最渴求的是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这要求我们保持思路稳定、工作连续,以利于企业打长谱、谋长远。
更靓:活力育新机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淄博籍大学毕业生每年返淄就业与到外地就业逆差超过1万名。年轻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