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连西部、近东盟,区位优势愈发凸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联动发展的需求动力和共赢空间。”此前于广西南宁举行的“两湾”联动产业合作对接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心富说。
近年来,广西紧抓“一带一路”建设、RCEP生效实施等国家战略和机遇,积极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从产业、交通、政策等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扎实推进粤桂东西部协作、开拓粤桂投资新空间等,广西与广东开放合作和互联互通不断深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合作深度对接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处两广交界地带的玉林市邻近北部湾,是“两湾”联动的前沿地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往来密切。近年来,玉林市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加速产业振兴步伐,华友、柳钢、正威等一批企业项目落户玉林。以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基地项目为龙头,打造国内先进的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基地,其镍铁冶炼项目已于2021年5月竣工投产,其冷轧项目、能源保供项目也于今年先后开工建设,目前已有10多家下游不锈钢企业先后落地。
借力铁山港东岸码头布局临港大工业,玉林市“向海经济”产业建设不断推进,加快建设全国重点金属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打造“两湾”产业融合桥头堡。位于龙潭产业园区的华友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占地1.7万亩,是目前广西单体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厂区已交付的5000亩土地上,指挥中心和住宿楼已建成投入使用,高精度电子铜箔项目已投产。
贺州市地处广西东部,是广西与粤港澳地区经济融合、产业对接的重要战略支点。眼下,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东江村占地面积约1200亩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项目是贺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湾企入桂”工作部署、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促进农业东融引进实施的自治区重大项目,由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贺州市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承建。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贺州市拥有融入粤港澳2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同时农业生产养殖条件优越,项目今年以服务广西区内市场为主,明年达到广东省相关限制和认证条件后,将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主,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充足和健康的猪肉供给。
广西是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园子”“糖罐子”,近年来,广西不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形成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6大千亿元产业,吸引不少大湾区企业前来投资布局。
广东恒兴集团自2000年以来持续优化在广西农业产业化投资,目前已布局饲料、水产品养殖和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广西原料丰富,菜品体系与市场需求多元,且靠近粤港澳和西南省份,市场空间广阔。”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说。
预制菜产业是当前发展风口。陈丹介绍,伴随RCEP生效实施,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在广西布局预制菜产业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本地的优质农产品,还可以无缝对接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水果、水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进一步丰富企业产品体系的同时控制好成本。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不仅与广大西部腹地的经济连接更为紧密便捷,还深化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务实合作,一条“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快形成。
交通东融拓时空打通对接湾区交通“动脉”
作为广西东大门、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梧州市发挥其紧靠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北部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与广州、佛山、深圳等市实现高铁“公交化”,形成与周边地市一至两小时交通圈。“十四五”时期,梧州市重点推进柳广铁路梧州段、南深高铁岑溪段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通勤圈,巩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地位。
高空俯瞰位于梧州市长洲区的长洲水利枢纽,宽阔江面上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大型船舶有序地排列待闸通行。长洲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作为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该工程对于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起,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连续两年超过1.5亿吨,一举超越长江三峡船闸,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截至今年8月,西江梧州长洲船闸2022年累计过货量达1.0001亿吨,同比增长7.71%,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不久前,广西至广州港南沙港区首趟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全程铁路运距约1000公里,从柳州工厂送达南沙港用时仅4天,比公路运输成本降低约20%,有力助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效的互联互通。
9月的第19届东博会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广州港集团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在南沙对外经贸专场活动上举行了“两湾快航”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北部湾经济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