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为禁止锡矿出口做准备锡短缺将成常态】
据报道,印尼当局正准备数据并评估当前该国的锡行业状况,为禁止锡矿出口做准备。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官员近日表示,印尼当局正试图衡量需要多少时间发展可吸收该国锡锭生产的产业,以防政府决定停止出口。“当政策出台时,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该官员表示。
◆A股公司中,锡业股份全球锡业龙头,已连续多年锡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兴业矿业子公司银漫矿业拥有锡金属产能。(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锡业股份、兴业矿业
【车规IGBT供不应求供需缺口达到50%】
从国内多家IGBT相关厂商获悉,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普遍存在订单积压问题,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市场整体需求。业内人士称,车规IGBT供需缺口达到50%已成为不少供应商共识。相关公司确认,现有产能已售罄,当下车规IGBT供不应求,交货压力大,在手订单已排至今年底甚至明年。
A股公司中,华微电子中国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连续十年排名第一,在汽车芯片领域致力于开发功率半导体产品,涵盖MOSFET、IGBT及二、三极管产品,目前超结MOSFET和公司第六代Trench-FSIGBT产品将逐步应用于汽车电子。士兰微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IGBT模块(PIM)和应用于光伏的IGBT单管已在部分客户开始批量供货。(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华微电子、士兰微
【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将出炉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官网发布《关于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征求意见1稿)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出,钠离子电池标准起草组完成了征求意见1稿的编制工作。《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于10月23日前将意见反馈,据悉,工作组秘书处将在11月份组织召开标准征求意见1稿讨论会。
因上游资源储量丰富,中游材料成本低廉,制造环节与锂离子电池相通,钠离子电池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使钠电池贴合储能、两轮车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且价格敏感的场景。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部署多次提及钠离子电池,提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技术。有业内人士表示,技术进步、行业标准立项、成本优势凸显、产业项目加速落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钠离子电池有望开启产业化元年。正极、负极、电解液等钠电池材料产能也有望于2023年集中投产,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为398亿元。
华阳股份全资孙公司山西华钠芯能科技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
美联新材布局钠离子电池材料,与七彩化学合作钠电池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华阳股份、美联新材
【芯片大厂积极扩充功率半导体产能产业延续持续高景气格局】
据媒体报道,日前英飞凌科技于匈牙利采格莱德设立新厂,用于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组装和测试,以推动作为全球碳减排关键的汽车电动化进程。此外,英飞凌还进一步扩大了投资,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产能,广泛用于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模块以及高能效马达驱动等应用,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除英飞凌外,欧美另外两家IDM大厂功率半导体扩产则都选择了碳化硅方向。10月5日,意法半导体宣布,将在意大利卡塔尼亚新建一个SiC衬底工厂。安森美在9月21日举行捷克Roznov碳化硅厂扩建落成剪彩仪式,扩建后的捷克厂将在未来2年内把碳化硅产能提高16倍。作为功率半导体强国的日本也没有缺席,日立功率半导体及富士电机均于三季度宣布扩展计划。
从海外功率IDM巨头扩产势头来看,功率器件高景气格局望延续。在新能源体系的变革下,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显著受惠于电动车与新能源发电等趋势,行业迎来持续高速增长。Omida预测,2021年―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6.9%,而中国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195.22亿美元,三年复合增速为7.53%。
民德电子围绕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打造smartIDM生态圈,目前公司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投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全力支持所投资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建成投产并持续扩产,充分释放smartIDM生态圈的产业链协同效益。
捷捷微电公司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以先进的芯片技术和封装设计、制程及测试为核心竞争力的IDM业务体系为主。(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民德电子、捷捷微电
【西部证券:光热发电凭借其自带储能的优势有望迎来新一波发展热潮】
西部证券指出,随着风光发电规模快速增长,储能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光热发电也凭借其自带储能的优势有望迎来新一波发展热潮,熔盐/玻璃/保温材料是光热产业链内的受益子行业,重点推荐保温材料龙头鲁阳节能,建议关注安彩高科。(证券时报)
相关概念股鲁阳节能、安彩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