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材料‘卡脖子’问题,不仅是为了让企业赢得行业领导力,更是一种刻在我们化学工作者骨子里的情怀。”久日新材董事长赵国锋向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深耕光固化行业15年,久日新材在细分领域站稳了脚跟,产品市占率超30%,主导了一系列行业标准的制定,如今公司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发展,并进军光刻胶这一前沿材料领域,向着半导体行业的“卡脖子”材料发起冲击,日前相关产品已成功投产。
不断地成长,久日新材的核心能力源自哪里?面对新的市场,久日新材是否有能力持续进阶?日前,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久日新材,对话公司董事长赵国锋,解码企业在光引发剂细分行业持续壮大的路径,并对其进军光刻胶领域的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
锁定光引发剂赛道
光固化材料,这个名词虽然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它的应用却深入日常生活。其相对应的光固化技术因具有环境友好、高效节能、适应性好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业新技术”。
在装饰建材涂装、包装印刷、汽车部件涂装、电器/电子涂装、光纤制造、3D打印等众多领域中,光固化材料以其优越的属性,逐渐替代传统涂料和油墨而成为主流材料。
赵国锋介绍,传统涂料、油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排放大量溶剂,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高,在环保要求不断严格的当下,光固化材料逐步替代了溶剂型油墨和涂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而光引发剂是光固化体系中的关键材料,与活性稀释剂、低聚物、助剂等原材料进行混配即可得到油墨、涂料等配方产品,其性能对光固化材料的固化速度和固化程度起关键性作用。
“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类产品是在1999年,在当时这算是一个新的技术产品,国内基本没有这类光引发剂产品的生产企业,那时我们只是给海外企业做代工,别人委托我们生产,他们包销。”赵国锋回忆。
生产的企业少,也就意味着产品价格高昂。现在同款价格仅为每公斤几十元的产品,当时进口产品的价格要达到每公斤上百元,这还不算通货膨胀的因素。赵国锋讲述,2007年,他本人重新接手久日新材,在认真分析了市场前景之后,开始启动并且专注地做起了这个新兴行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久日新材的光引发剂相关产品量产开始,整个行业格局悄然发生了转变。2013年,久日新材发展成为了国内光引发剂行业里产值最高的企业。直至目前,久日新材也保持着全国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光引发剂生产供应商的地位,在光固化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2017年开始,国内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光固化行业迎来了环保产品替代升级的红利期。“传统涂装企业要想继续生产,就必须考虑使用更加环保的产品,作为低VOCs排放的新材料,光固化产品成为了最佳的选择之一。”赵国锋称,光固化材料相关产品也在这个时期迎来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大增的局面,行业投资热度兴起,众多公司纷纷向这一领域加码。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竞争,我国光引发剂生产企业从无到有,一度达到几十家,再到现在的近十家,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并经历洗牌,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赵国锋看来,久日新材之所以能在周期起伏中保持业内领先,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久日新材对这一行业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并在产业发展战略上规划得当,此外,公司先后在新三板、科创板挂牌上市,借助融资、并购等资本手段也让公司步入层次更高的发展快车道。
“自2007年公司锚定光引发剂赛道之时,就制定了‘5+1’规划,即做完一个五年规划后沉淀思考一年,再次制订下一个五年规划,如今,公司已经走过了两个五年规划。”赵国锋谈道,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及时调整了市场策略和产业规划,通过2020年、2021年两年努力,销售量较2019年增长了44%,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升,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打通全产业链
在持续深耕光固化材料的同时,赵国锋也敏锐意识到,单单抓住光引发剂这一产品,企业发展的天花板还不够高,只有把全产业链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久日新材增长的第二曲线才能描绘出来。
“现在在这个产业里,我们下一步动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运用资本手段来扩大我们光引发剂的市占率;二是利用我们的原材料优势和技术优势,来推动光固化技术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赵国锋表示。
在赵国锋看来,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传统材料加速替换,光固化行业未来的市场潜力还十分巨大。目前,久日新材已选择了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下游领域进行布局,通过自身优势让下游行业能够大量使用久日新材的光固化产品。
以一种产品替代另一种产品,关键所在是成本价格。光固化材料想要替换传统材料,除了其高效、环保等特性外,能否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其“上位”的关键。
在此方面,赵国锋心中已经算好了账。“比如现在家具涂料要转换为光固化涂料,核心是光固化涂料成本要比传统的油性涂料便宜,消费者才用得起。所以,我们作为光固化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有责任降低成本,来推动下游的发展。”
赵国锋明确,“公司一方面往上游延伸,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