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医药企业创新奋进 保障"健康中国"持续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0-1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e公司字号:T  T

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中药、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各细分领域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药品可及性明显提高,同时也更高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更高水平融入了全球产业体系。

近年来,沪市多家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突破,国产产品话语权逐步加强。在医药研发外包领域,中国市场增速也高于全球。从沪市213家生物医药公司经营业绩来看,2021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净利润968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和12%,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细分领域龙头表现突出

近年来,面对内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我国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稳健增长。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出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0%提高至3.9%;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3.8%,增速居各工业行业前列。

从沪市213家生物医药公司经营业绩来看,2021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净利润968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和12%,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其中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表现突出,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18家市值300亿元以上公司2021年合计营收占比约37%,净利占比约26%,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为16%和15%,其中17家公司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复合增长率,7家公司的营收、净利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医药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医药产业持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内企业新增药品生产批件2941个,其中首次上市药超过200个,278个品种964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多个疾控重点疫苗实现产业化,同时,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等措施取得实效。

这其中,沪市多家医药企业在保障药品供应、罕见药研发生产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华润双鹤,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品种品规最齐全的常规大输液生产企业之一,将“全力保障医院临床用药需求”作为第一优先级,几十年来积极主动承担国家、地方各级救灾、应急任务;沪市上市公司国药现代,拥有1456个药品批准文号,并作为国家级药品供应和储备定点企业,承担中央原料药储备任务,避免储备原材料短缺和价格波动;上海医药,在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坚守多年,拥有21个罕见病药品种,涉及34个罕见病病症,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之一,并坚持合理定价,积极保障罕见病存量品种的全国供应。

惠民让利作用凸显药企主动适应行业趋势

“用药难、用药贵”曾是无数患者的心头之痛。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之后,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药品可及性,让老百姓用得上、买得起、买得到。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统计公报,医保药品目录方面,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4次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250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1.4亿人次,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

记者统计,沪市多家医药公司产品,通过医保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包括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等PD-1均谈判成功被纳入医保,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让有限的医保基金惠及更多的患者。在带量采购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共开展七批药品集采,涉及292个品种,平均降价超50%,医保基金持续“腾笼换鸟”,上海医药、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国药现代等沪市上市公司的多项品种中标。

另一方面,对于药企而言,尽管药品降价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来看或有利于药企从“带金销售”的无序竞争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引导其将努力转移到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研发的正确轨道上来,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下,各大医药企业亦积极调整战略,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疫情防控贡献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案获认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防护物资、诊疗设备及时扩产,诊断试剂、治疗药物、新冠病毒疫苗应急研发和产业化成效突出,有效满足国内接种需求,并为全球抗疫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各大药企争分夺秒开展相关检测试剂、疫苗及药物研发,国药集团、康希诺等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圣湘生物、硕世生物等一批上市公司共计获批67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万泰生物累计已有18种新冠检测试剂获得48项国际认证,为全球多地区提供服务;复星医药、华海药业、九洲药业等5家中国企业获国际药品专利池组织授权,仿制生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