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本篇报告主要探讨:我们在之前的策略报告中提到,在港股上行拐点确认之前,建议关注高股息策略,从市场表现来看,相关板块持续获得相对收益。本篇报告将进一步分析,高股息策略跑赢市场的背景,相对收益的贡献拆分,以及提供当前阶段建议关注的高股息策略组合。
摘要:
英债和通胀压力制约港股和海外市场,而高股息策略相对表现较好。
美国就业和通胀数据超预期,市场上修加息预期;美国对芯片行业实施限制,叠加俄乌冲突明显升温,风险偏好下降,令港股承压下跌。
周中公布较好的中国金融数据未能带动港股市场上涨,主要是从结构来看政策力度并不乐观;另外,市场对英债问题的担心表明海外金融体系仍面临挑战,港股市场风险偏好在短期难以回升。总结全周,恒生指数按周累计下跌6.50%至16,588点。行业方面,仅医药逆势录得周度涨幅,而高股息的防御板块表现靠前,包括电信、公用事业等。
从长期视角来看,高股息策略能显著跑赢港股基准。无论是从长周期或是从按分年度的视角来看,红利全收益指数也具有吸引力。即使不考虑股票分红收益,香港红利指数在多数情况下也能跑赢市场。高股息策略不仅在港股下跌周期中防御性十分突出,也适用于震荡市。
高股息策略的收益来源在震荡市看股息回报,而在熊市看防御性。
高股息策略曾在牛市中跑赢基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的牛市期间,高股息配置策略跑赢基准。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房地产棚改货币化主导的信贷释放,大幅提升房地产、物业行业景气程度,地产股价大幅上升,而高股息策略配置组合中,相比较宽基指数有更高的房地产、物业股票占比。考虑到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稳增长政策,高股息部分品种或有进一步向上的弹性。
目前红利指数的股债性价比和股息率均在历史高位。按2011年9月以来的历史均值看,红利指数的股息率高于历史均值以上2倍标准差,大幅高于国债收益率,高股息策略配置价值明显。另外,红利指数PE倒数大幅超过中美国债平均收益率的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表明当前的红利指数股债性价比极高。
在市场还未找到主线方向前,高股息策略仍值得关注。海外通胀压力还未出现质的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拐点未到来,短期来看,受流动性影响,全球大类资产价格波动较大,高股息策略的“类债券”
属性可以在震荡市中提供确定的现金流。此外,当前较高的风险溢价水平推升市场避险情绪,高股息策略出色的防御属性以及低估值在一定程度形成安全垫支撑,下跌空间有限。最后,高股息率的公司部分集中在传统的顺周期行业,未来若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企业盈利预期改善,高股息策略也有向上的弹性。建议关注电信服务、能源、运输、公共事业以及房地产金融行业。
风险因素:1)海外高通胀迟迟不降,美联储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2)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3)海外金融体系爆发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