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对话的金融家是国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
2021年4月,张纳沙走马上任,开启了掌舵国信证券的新征程。具备深圳市国资委工作背景的张纳沙,为国信证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怎样的视野?又将如何率领国信证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再奏凯歌?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证券行业也积极把握战略机遇,作为深圳本土券商,国信证券一直秉承特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文化,在服务深圳和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未来,国信证券应如何融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的一流综合型投行?近日,国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深圳券业规模质量提升
推动实现“双区”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在您看来,过去十年证券行业服务深圳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纳沙:深圳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与中心城市,证券行业各项指标长期居国内前三,部分指标位列全国首位。深圳的改革创新和高速发展,离不开证券行业的服务和贡献。过去十年,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就显著。
一是打造上市公司集群,夯实深圳高质量发展基础。根据深圳证监局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379家,位居全国第三,总市值8.04万亿元。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体现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深圳上市公司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壮大“20+8”产业集群,打造深圳经济强大动力源。证券行业发挥投行、固收等专业能力,为科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证券行业还发挥私募基金管理、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等业务优势,打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及产业发展生态链,为深圳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资本市场支持。
三是做大做强本土证券业,为深圳打造“四大中心”(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提供坚实金融支撑。依托区位优势、改革开放政策优势以及产业优势,深圳证券行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经营质量稳健提升、行业盈利能力逐步增强,在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深圳22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均居全国第一。
证券时报记者:为全面融入深圳发展大局,国信证券计划如何发挥好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持续提升服务深圳实体经济质效?
张纳沙:目前,深圳正处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国信证券作为深圳的国有大型上市券商,为深圳推进“一区四中心”建设提供优质专业的全价值链综合金融服务,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以及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持续贡献国信力量。
一是提供全价值链财富管理服务。目前深圳已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目标,国信证券将加速向财富管理全面转型,提升产品研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投顾服务能力,成为深圳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一环。
二是积极开展稳健型投行服务。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20+8”现代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国信证券在TMT、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专业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深圳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积极服务市属国企资本运作,提升资本市场对深圳国资国企的支撑力度。
三是发展多平台价值投资,加强具有国信特色的专业投资能力建设,建立以稳健投资为导向的国际一流专家型投资团队,加大公司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业务条线对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成为一支服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的主力军。
四是形成全方位研究支持。以价值研究为导向,加强对全国及深圳重点行业、优秀企业的深度研究,深化产业链研究。
五是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持续推进科技赋能,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加快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助推深圳数字经济发展。
六是多渠道国际化发展。进一步融入前海“扩区”和“改革开放”大局,以香港为桥头堡,加大境内外协同力度,强化国际化经营能力,为广大客户尤其是深圳产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跨境投融资、产品交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依托前海在体制突破、政策创新方面的优势,推进公司在前海进行跨境业务、结售汇和外汇衍生品等业务试点,积极服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发展。
夯实资本实力
锻造一流服务
证券时报记者:为扩大深圳证券业“音量”,作为深圳本地国资券商,国信证券近年来如何做大做强?
张纳沙:一是坚持稳健经营,持续提升综合管理成效,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国信证券自成立以来,总资产、净资产、营收、净利润等指标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主要经营指标长期位居行业前列。公司2020年完成15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资本实力不断夯实。
二是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国信生于深圳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