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9月新增信贷2.47万亿元
人民银行10月11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经初步统计,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各地发力制造业工业经济“压舱石”更稳固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西安、广东、宁波等地“聚焦”制造业,发布了真金白银的“稳工业”政策措施。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地在制造业发力,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三季度募资近1600亿元次新权益基金伺机入场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成立的205只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共计募集资金近1600亿元,不过,其中四成基金的建仓节奏较慢,仍在伺机入场。部分基金经理表示,A股市场短期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但相比4月时,当前市场可能更具吸引力。
【证券时报】
●9月金融数据超预期信贷结构显著改善
央行昨日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可观,9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超预期上升。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9月社融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
●央行: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10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系列第十六篇文章《深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央行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交所力推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科技创新显成效
近日,东莞市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为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1.93亿元,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软件与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这是深交所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发行落地的第10个城市,前期已在深圳、广州、南京、北京、温州、合肥、烟台、杭州、佛山等城市积极开展试点。
【证券日报】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改革完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今年8月末,企业贷款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稳增长措施促信贷需求持续回升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9月份金融数据及社融数据。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深市首只数字经济ETF今上市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10月12日,华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将在深交所上市,这是深市首只数字经济ETF。该ETF跟踪标的指数为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偏大中盘风格,样本公司总体盈利能力较好,成长性高,研发投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