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和牛当下首要需解决的经营掣肘是和牛养殖在未来能否做到规模化自主可控。
深交所主板市场排队一年,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江和牛”)近日更新申报材料。
招股书显示,龙江和牛拟借此次资本化募资4.75亿元布局和牛养殖、和牛屠宰和肉类深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和牛饲料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
据了解,龙江和牛是国内极少数拥有和牛养殖、牛肉加工较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此次上市,公司欲借力募投资金实现和牛产业链规模化。
公司现有经营布局能否给投资者带来味觉和投资的“双盛宴”?
龙江和牛前身龙江元茂设立于2009年7月,2019年7月完成股份制变更,2021年7月首次递交上市申报。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以牛肉为主的肉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和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牛肉等肉制品以及纯种和牛冻精、育肥前期改良和牛、和牛饲料等。
前后两份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龙江和牛经营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各期营业收入分别达6.95亿元、9.32亿元、12.18亿元和1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2.16万元、8306.44万元、9506.88万元和6889.12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龙江和牛了解到,2019年至2021年最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主要分为肉制品、牛只、饲料、冻精,其中牛肉类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各期分别6.46亿元、8.80亿元、9.72亿元,占主业收入比重分别达69.39%、72.44%和66.65%,贡献毛利分别为9946.88万元、1.21亿元和7986.19万元,毛利贡献率分别为53.39%、58.33%、38.46%,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肉制品销售收入中,报告期公司和牛牛肉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642.81万元、2.54亿元和4.18亿元,2021年销售收入占比已达43.01%。
报告期期末,龙江和牛的现有肉制品等四大主营业务产品绝大部分已几乎是围绕和牛产业链开展,从和牛肉制品加工到育种养殖,龙江和牛目前已是全国最大高档肉牛和牛基地,这意味着公司的高营收大部分依靠和牛相关产品实现。
中国畜牧业协会专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和牛养殖属于肉牛养殖业的细分行业,和牛其种群数量偏小,属于世界闻名的高端肉牛,目前国内和牛牛肉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和牛养殖行业仅有少数企业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和加工全产业链经营。
龙江和牛总经理蔡承达曾介绍,引进纯种和牛价格一般是20万到30万元,种公牛价格更高,和牛繁殖后屠宰的售价为8万到12万元不等,市场上顶级A5雪花和牛肉每公斤售价高达1800元,一头和牛售价可以媲美一辆车。
对此,龙江和牛表示,和牛在全球范围内数量相对稀缺,纯种和牛在我国的养殖数量非常有限,公司拥有稀缺的和牛养殖种质资源,同时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和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自2012年和2013年,龙江和牛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分两批引进拥有11个血统系谱的38头和牛种公牛和1699头和牛种母牛,选择在国内进行养殖、繁育和改良,截至2021年12月,公司已发展有纯种和牛种公牛63头,同时拥有可繁纯种和牛母牛群2636头,存栏纯种和牛7136头,改良和牛育肥牛2500头,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肉牛生产繁育基地。
同时,龙江和牛还率先参考日本、澳大利亚及美国牛肉的等级划分标准,结合国内和牛牛肉产出品质,制定了《龙江和牛牛肉等级标准》,给国内其他企业树立行业标杆。
整体来看,龙江和牛在国内高端牛肉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报告期内,龙江和牛主要从事的和牛屠宰及牛肉(含和牛)加工业务各期完成牛肉加工量分别为16833.79吨、17478.56吨和17709.66吨,占当期国内牛肉消费量的0.19%、0.18%及0.18%,即公司该业务市场占有率仅为0.2%左右,龙江和牛要实现和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面临多项需要突破的经营因素。
经营瓶颈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龙江和牛虽然已形成了四大主业产品,但是公司除牛肉类加工产品销售收入规模较大外,牛只、饲料、冻精等产品营收规模仍然较小。
2021年,龙江和牛上述三大产品对应营收仅分别为2.08亿元、2.30亿元和1146.30万元,虽然牛只、饲料产品营收分别从2019年的7821.84万元、7529.12万元大幅增长,但仍未能形成和肉制品产品一样的规模化主业,公司冻精产品营收更是在报告期大幅波动,由2019年的3552.50万元腰斩至不足三分之一。
同时,龙江和牛牛肉类加工产品也面临着发展制约性因素待解,报告期内公司牛肉类加工制品主要以外部采购牛肉原料肉进行加工为主。
虽然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肉牛生产繁育基地,但受国内牛肉产量限制以及从保证牛肉品质稳定的考虑,龙江和牛基本通过直接进口或通过国内贸易商进口的方式从国外市场采购肉制品加工所需牛肉,其中2019年至2021年采购牛肉金额分别为3.97亿元、3.83亿元和4.42亿元,占到公司肉制品成本的近一半。
对此,龙江和牛表示,由于目前国内肉牛产能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仍在不断拉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对海外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而出口国新冠疫情、经济及贸易政策的变化均可能导致牛肉进口量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将影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