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市场波动明显加剧,能源底线安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国正处于深化能源全面转型的关键期。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纵深发展,既要立足于当下,抓住“保量”和“稳价”两个关键,又要着眼长远,在增产能、畅循环、强监测、促转型等方面多措并举,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煤层气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补充,也是能源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高效洁净能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对于促进煤矿安全、弥补天然气供需缺口、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以后,在政策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我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煤层气商业开发阶段,煤层气行业也迈向了快速发展的新台阶。
蓝焰控股的发展是我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的缩影。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煤层气开发利用的A股上市公司,蓝焰控股(000986)已形成煤层气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累计抽采煤层气突破100亿立方米。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将为煤层气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家及地方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规模化开发利用,实现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此外,碳交易市场也将发挥其在碳减排金融措施方面的积极作用,煤层气企业或不再依赖传统抽采销售的盈利模式,促使行业的底层盈利模式整体发生重大变革。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蓝焰控股董事长翟慧兵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表示,蓝焰将继续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不断推进增储上产的步伐,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从焦炉煤气到煤层气
始终肩负能源保供重任
作为国内煤层气开采行业的领军者,蓝焰控股前身却是一家煤炭企业。2000年,踏入资本市场后的蓝焰控股牢牢把握住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市场机遇,逐步完善了煤—焦—气—化—电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条,生产的焦炉煤气能够稳定供应省城太原居民、工营福用户,成为全国煤炭综合利用、深度加工转化的行业标杆。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公司部分厂区被要求关停,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因此断裂,叠加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公司于2014、2015年陷入亏损。
危机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生机,全面的变革转型也让蓝焰涅槃重生。面对重压之下的经营困境,蓝焰控股于2016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煤炭板块资产置出,并置入煤层气资产,同时募资13.17亿元用于晋城矿区煤层气低产井改造提产项目。
翟慧兵介绍,蓝焰向煤层气的转型并非偶然。煤层气与煤炭伴生,是一种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蓝焰就开展了煤层气地面开采试验,迄今为止已有三十余年。经过多年摸索,蓝焰已形成“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构建了从勘探、设计、施工、抽采、集输到CNG/LNG运输和销售的完整煤层气抽采利用业务体系,为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据了解,由于煤层气长期吸附于煤层中,特别在高瓦斯矿井中,瓦斯大量涌出,严重制约了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也给矿井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蓝焰开创的“采煤采气一体化”瓦斯治理模式,是根据瓦斯矿井生产规划衔接安排,对煤矿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分别采用不同的瓦斯治理形式。蓝焰创新性的治理模式能够改善井下作业的通风环境,这也使得煤炭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极大地解放了高瓦斯矿井的生产力。
“蓝焰控股从传统煤炭行业迈入煤层气领域,始终肩负着能源保供的重任,不仅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气源保障,同时也为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贡献力量。”翟慧兵说。
煤层气产业“再次激活”
绘制产业发展新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在能源转型中的桥梁和支撑作用也进一步凸显。掣肘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680亿立方米,占据消费总量的46%,消费缺口持续加大。
然而,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却“叫好难叫座”。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达到3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约为12.5万亿立方米,但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发展缓慢,表现为勘探开发程度低、技术适应性低、投资回报率低、发展规模小的“三低一小”局面。
“开发利润低、投资回报慢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碳交易市场的推动,煤层气行业‘拦路虎’有望被清除,煤层气产业有望再次被‘激活’。”翟慧兵表示。
目前,由国家能源局编制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方案》提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煤层气开发利用量达到100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和地区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如在税收上,国家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财政补贴方面,则改变过去定额补贴的方式,按照“多增多补”、“冬增冬补”原则,以促进煤层气生产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