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珍视成就,凝聚智慧,砥砺前行,仍是未来发展之要。证券时报为此推出“对话金融家”系列报道,展现业界领军人物的践行与思索,为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本期对话的金融家为国泰君安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
今年是国泰君安成立三十年。公司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各个周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始终站在行业前列。
立足新发展阶段,国泰君安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认为,证券公司要积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己任,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证券业综合影响力
和竞争力再上台阶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眼中证券行业这十年的发展成绩?
贺青:过去十年,证券行业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12~2021年,行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年化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0%、15%、19%。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当好直接融资“服务商”,十年间证券行业服务股债融资规模累计达55万亿元,特别是注册制改革以来,累计服务900余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推动A股上市公司市值规模、企业数量分别跃居全球第二、第三;当好社会财富“管理者”,2021年末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近6倍;当好循环发展“推动者”,证券公司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跨境一体化展业模式日臻成熟,2021年末跨境资本业务规模超5000亿元。金融科技水平不断强化,证券公司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改革业务运营模式,加速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共创。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证券行业深入领会和落实监管要求,建立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巩固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证券时报记者:结合过去这十年行业的发展,展望未来,您认为证券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有哪些因素?未来三至五年重点发力方向在哪里?
贺青: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实体、造福人民的同时,加快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可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坚持满足广大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二是坚持构建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体系,切实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打造综合全面、专业领先的机构业务生态圈,助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枢纽功能;四是坚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提升跨境一体化展业能力,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服务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国泰君安这十年发展非常迅猛,而且是各项业务齐头并进地全面发展。能否分享下国泰君安这十年保持这种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贺青:今年是国泰君安成立三十年。追溯国泰君安的奋斗史,公司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各个周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始终屹立于行业前列。一个很重要的体会是,要始终坚持“金融报国”理念,强化战略引领,深化改革转型,打磨核心能力,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征程中找准定位、走在前列。
一是坚定战略方向不动摇,积极务实调整战略重点。过去十年里,国泰君安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前瞻的战略体系引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1年,公司在前三期三年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受人尊敬、全面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投资银行”新蓝图、“三个三年三步走”路线图和“综合化服务、数字化经营、国际化布局、集团化管控”施工图,将公司发展与国家和资本市场发展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坚定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激发内生动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形成了锐意进取的企业文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的韧劲和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近年来,公司积极抢抓上海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机遇,围绕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战略布局、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提升“集约、降本、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精心构筑“综合服务平台、领先数字科技、稳健合规文化”核心能力三支柱。核心能力三支柱是国泰君安过去实现较好发展的成功密码,也是公司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公司充分发挥“牌照齐备、业务全面、布局全国、辐射海外”的禀赋优势,推动“横跨条线、纵贯总分、打通境内外”的协同协作,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领先数字科技方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经费投入始终保持行业最前列,提出“SMART投行”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愿景,顺利上线新一代信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