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分不应该就有几分真无奈 年轻人排着队提前还房贷
时间:2022-09-1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从排队等银行放款,到排队办理提前还贷——面对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降低杠杆、轻装前行。

“现在想提前还房贷的人太多了。”来自成都的王宇(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描述该地区提前还房贷的“盛况”,“今年7月左右,我向银行咨询怎样提前还贷,才知道提前还贷还得预约,要排队等一个月以上。”

东南地区某国有大行的一位个贷经理也有同感。“今年来咨询提前还按揭的人‘暴增’,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很多年轻人购房时由于工作年限尚短,又恰逢几年前楼市高点,因此办理的大都是成本较高的商业贷款或者混合贷款。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驱动年轻人提前还款的最直接因素是不断下行的房贷利率,提前还款有助于这些“贷在高点”的年轻人减少房贷利息支出。

以成都为例,该地区前几年的首套房按揭利率高点一度触达6.3%,现已降至4.3%。“加上这两年市场利率波动下行,导致市场上金融产品收益普遍缺乏吸引力。”周茂华表示,手头有余钱的人选择还贷而非投资理财,也是一种合乎理性的决定。

排队还房贷

“8月10日,我去柜台还完了房贷。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的天特别蓝,从银行走出来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以后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我自己的了。”时隔一个多月,小刘(化名)回想起此事,话音里仍有藏不住的欢喜。

2018年夏天,24岁的小刘成为“百里挑一”的幸运儿,在刚刚开启“摇号”时代的杭州抢到了一套房。这一年,各地推出了人才落户政策,楼市一时间熙熙攘攘,到处是“千人摇”、“万人摇”的火爆景象。也是这一年,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连续第二年登顶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直到今年年初,小刘都从未想过要提前还贷。他在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薪资不低,每个月的公积金就能达到5000元,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内货币政策一直较为宽松,他甚至还考虑过“咬咬牙再买一套”,“主要是前两年身边的人都在讨论买房,因为担心通货膨胀,除了房子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选择了”。

小刘第一次萌生提前还贷的想法,是在接到公司通知暂停所有招聘计划后。“那时大厂裁员的消息满天飞,虽然我们公司还没有裁员,但就突然有了一种危机感。”小刘说。短短一年间,他就从潜在的贷款客户变成了提前还贷的客户。

今年5月,小刘打电话向家人提出了提前还贷的想法。“还完房贷,我们家几乎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了。”但小刘的父母很快就决定支持他,“一方面是现在没什么其他的投资开支,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我不要压力太大”。

同样在这个月,已经还房贷一年半的周云(化名)第一次拨打了他的客户经理的电话。他在2020年10月办理了房贷,房子买在宁波。今年,周云和妻子准备步入婚姻的下一个阶段——生子,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他造成了一些顾虑,“感觉大环境不好,想先减减负,再要孩子”。

因为办理房贷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周云只能先打电话到银行,查询到负责自己房贷业务的客户经理,双方这才加上微信。他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他的一位朋友也决定要提前还贷,“她也是开始备孕了,现在就等着年终奖发下来,可以一次性多还一些”。

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理财收益不佳,在疫情扰动和宏观经济下行的映衬下越发凸显,降低需求、“勒紧裤腰带”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理性选择。

东南地区某国有大行的一位个贷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以来,咨询提前还按揭的人“暴增”,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

有些城市,提前还贷不仅需要排队,还必须提前一个月预约。“我办理房贷的银行说,现在成都提前还款要预约排队一个月以上,也就是你得先提交还款申请,然后等上一个月才能去办理还款。”王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从宏观数据来看,南华期货研究所马燕团队指出,截至今年6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86万亿元,较3月仅增加200亿元。考虑到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仅下滑三四成,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几乎维持不变大概率是由提前还贷行为导致。

算好利息这本账

1995年出生的林子(化名)从去年年初就开始提前还贷了。和其他受访者不同,他把提前还贷当成强制自己储蓄的一种方式,“每攒够2万~5万元,就还一次,去年陆陆续续分六次还了23万元”。

“上未老,下无小”,还有两个姐姐可以帮衬的林子,在考虑提前还贷时,只需要遵从最简单的利率对比。“我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提前还贷,在办理房贷的时候就问过银行如何办理手续。”林子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的贷款利率是5.635%,理财的收益只有4%多一些,当时就觉得这个贷款利率太高了。”

在王宇看来,提前还贷现象在成都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贷款利率最高点曾达到6.3%,现已降到4.3%,“这样的利率落差让大家都开始考虑提前还贷了”。

“以前经常听说,对个人来讲,房贷是一生中仅有的、能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机会。凡是利用好这种机会的人,都能抓住资产增值的红利。所以,理性的选择是最大化利用银行杠杆来赚钱。”广东省住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