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实力构建坚固护城河,海外占比持续提升,引领国产测序仪走向世界
华大智造是全球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研发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是唯一一家可量产高通量测序仪的国产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作为华大集团业务版图中的尖兵,华大智造拥有行业顶尖的科学家团队阵容,公司不断自主创新,加速产品迭代,目前已打造了基因测序仪业务、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双轮驱动,新业务板块(如远程诊断的超声设备)持续输血的业务版图。
华大智造践行“走出去”战略,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测序仪装机总量已超过2000台。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8.02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9.29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达48.77%,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0.12%提升至2021年54.31%,公司产品质量逐步受到海外客户的认可,品牌知名度逐步提高,引领中国自研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测序仪走向世界。
2、测序仪业务:多型号测序仪矩阵满足各类客户需求,“T7+MGI2000”拳头产品重磅出击打破外资垄断局面,“国产替代加速+仪器带动试剂消耗”助推业务放量增长华大智造通过研发出“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解决国内测序仪卡脖子问题,未来增长可期。
(1)产品型号齐全,满足各类客户测序需求:华大智造紧跟基因测序仪“超高通量”、“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搭建了多种通量类型的测序仪产品矩阵,可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如中小型桌面式测序仪主要应用于中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大型和超大型测序仪主要应用于国家基因组、人群队列研究等大型基因测序项目。
(2)主推拳头产品“T7+MGI2000”,测序结果对标行业巨头illumina高度一致,高性价比优势打破外资垄断局面:公司目前热销的两种机型为DNBSEQ-T7和MGISEQ-2000,其中T7可实现全球最高测序通量-6T/天,MGISEQ-2000支持多种读长,且配置的双载片平台可实现多种测序策略选择。对标行业巨头illumina的novaseq和nextseq系列产品,华大智造的测序产品测序结果与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通量和测序时间等参数上展现更优的性能,性价比凸显。
(3)测序仪千亿市场空间,国产替代加速,测序仪销售带动试剂消耗量上升,业务放量可期:2015-2019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保持20%的复合增速,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245.8亿美元的规模,国内将达到303.9亿元的规模。在基因测序仪国产替代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已经突破测序仪核心技术瓶颈、可量产测序仪的华大智造将迎来快速发展期,2017年公司测序仪相关业务营收仅4.69亿元,2019年营收达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6%,2021年营收已达12.76亿元。随着测序仪逐渐受到终端客户的认可,仪器销售增加,有望带动试剂的消耗,推动华大智造测序仪相关业务收入放量增长。
3、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从样本处理到生信分析,打造一站式平台,剔除新冠,仍实现49%快速增长
华大智造凭借仪器制造优势,已经积累了覆盖核酸样本处理领域的多种自动化技术,自主研发了多款实验室自动化设备,涵盖样本处理到生信分析多个环节,并通过与自主开发的测序仪连接,建成一站式基因检测工作站。华大智造近年来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从2017年得536万元上升至2019年的589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2020-2021年,因新冠感染防控要求,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实现超高速增长,收入达20.62亿元(yoy+3396%),2021年收入达21.93亿元,剔除疫情相关收入,仍实现1.65亿元收入(yoy+49%),成长态势良好。
4、超声诊断业务:MGIUS-R3是全球首款全自动、六维度远程实时控制的超声机器人产品,完美复现专家手法,弥补超声人才缺口,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由于超声具有无射线辐射、无检查痛苦、费用低、显像清晰、实时易操作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人们检查诊断的首选,预计到2022年国内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将达15.8亿美元。
目前我国超声诊断的需求旺盛,超声人才资源匮乏,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MGIUS-R3是由华大智造2017年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通过“柔性控制”算法,精度高达±0.1mm,医生直接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即可对病人实施远程实时诊断。远程超声机器人的出现,有望突破目前超声诊断“操作者依赖”
瓶颈,解决基层医疗超声医师短缺的困境。该设备在疫情期间,陆续支援武汉黄陂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大中南医院等,帮助医生实施远程实时会诊,有效避免医生感染。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31亿元、56.02亿元、68.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88%、20.96%、22.45%,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79亿元、7.02亿元、8.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9.23%、-64.51%、22.22%,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6、73、60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对关联方交易依赖持续较高风险;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不可持续增长风险;知识产权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