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在《力挽狂澜的那些事》研究发现,危机模式强力政策刺激后,市场难免经历消化期,而行业波动比市场波动更大,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危机-刺激模式下行业爆发力、持续性以及预警指标。我们通过复盘三段历史,分别为2009-2010年、2014-2018年、2019年至今,研究过去成功提示领涨板块中转弱拐点的信号,并建立了A股及热门行业预警监测V1.0。
一、2009年-2010年:中下游行业更有后劲,周期行业爆发更强。从2009/1/1-2010/12/31期间的行业见顶时间来看,煤炭、石油石化、钢铁、非银金融、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建筑装饰、银行等周期、金融、稳定类行业在2009年8月份就已经见顶了。另外大部分中下游行业2010年11月份仍然在创新高。从2009-2010年的最高价/2008年10-12月的最低价的比值来看,有色金属、汽车、电子是其中涨幅最大的三个行业。
汽车板块:市场指标预警早于基本面走弱。整体板块大势上经历:估值与盈利双升-盈利升估值落-盈利回落的三个阶段。1)前两个阶段板块指数通常维持上行,并且第二阶段,往往波动率放大,择时的重要性增加,可以跟踪市盈率、成交拥挤度与全市成交等指标。行业拥挤度在2010年1月以后预警信号,并且在2010年持续提示。2)判断是否处于第三阶段,需要密切跟踪板块景气度变化,主要跟踪的核心指标有:汽车销量、净利率、库存等。2011年以后,一方面是汽车销量的增速持续下行,净利率也从高位回落,另一方面存货仍在高位,汽车板块业绩2011年开始,单季度业绩增速均为负增长,且逐季走低。
价格是有色金属板块较好的景气判断指标。2009年开始,工业金属、小金属价格上行,整体板块的盈利能力同步出现回升;2011年4月以后,工业金属价格开始回落,8月开始,稀土价格也从高位下行。而整体有色金属板块在2010年11月见顶,2011年7月开始下跌,Q4大幅度下跌。股价开始回落的时间段略早于工业金属价格回落的时间段,也早于ROE的见顶时间(2011Q3)。另外相对市净率与行业拥挤度是较好的市场指标,相对市净率在2010Q3超越2007Q3高点,当成交拥挤度在过去3年的分位数超过99%时(2009年8-9月、2010年10月曾经出现),行情也接近尾声阶段。
电子板块:小市值风格的行业演绎。1)电子板块在2008-2010年其实是一个关注度并不高的冷门小市值行业。当时的电子行业并没有爆发力特别强的下游需求带动,在整个行业中也没有突出的龙头公司。电子板块与中小市值板块指数的相关性较高,分析电子行业板块的2009-2010年的表现可以落脚到小市值风格上。2)自上而下,通过剩余流动性可以前瞻性解释大小风格估值的相对变化。3)微观变量仍然利好市场:2010年业绩增速较为平稳,微观流动性持续活跃。4)根据相对成交量及其均线的位置所提示的市场买入卖出信号,对于趋势市场的机会把握较好,但是对于震荡市小波段的机会提示并不明确。
二、2014-2018年:轻资产爆发更强,消费、银行穿越牛熊。轻资产行业在2012-2015年涨幅最大。以2012年12月4日-2018年12月31日的最大涨跌幅来看,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是当时涨幅前3的行业,最大涨幅分别为777.6%、668.6%、493.8%。另外,在该区间内,31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集中在2015年6月见顶,唯有家电、食品饮料、银行在2018年1月见顶。
增量市通过估值离散程度来衡量指数超涨超跌程度。增量资金入市推动的指数上涨阶段,股票大范围普涨,因此个股的估值分布往往趋于收敛;反之,发散。当全A估值变异系数向下跌破0.6往往是预警信号。2015年上半年开始,市场进入普涨阶段。2015年6月全A变异系数最低达到0.55,提示风险,接近于2007年高点,也高于2009年8月,表明估值收敛程度达到极值。而全A估值变异系数高于0.85则安全系数较高。
平稳市通过存量/增量指标判断结构性泡沫。逻辑上,存量风格主导时,个股效应往往趋于收敛,市场成交主要在少部分股票上;而增量风格主导时,个股效应往往趋于发散。当存量/增量指标在接近/超过50%时候,存量风格往往会出现走弱,表现为沪深300缺乏绝对收益,亦或是相对收益。2014年以来,2014年12月、2018年2月、2021年2月这3个时间点,存量/增量指标都曾经接近或是超过50%。在2018年2月、2021年2月以后,沪深300都出现了明显跌幅,而2014年12月之后的半年则发生了风格切换,小盘风格、成长风格又大幅领跑。
4G推动产业周期叠加并购重组宽松周期推动2012-2015年成长风格业绩突出,其景气度2016年开始受到考验,传媒、计算机2016年开始淡出视野。1)产业链推动逻辑:通信基础设施-硬件(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在智能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下,移动互联网产业开始兴起,包括互联网金融、手游等产业。2)产业政策鼓励“双创”,外延式并购放松,商誉大幅扩张。传媒、医药生物、计算机是新增商誉前三的行业。2014年-2016年,中小创业绩增速领先沪深300、计算机、传媒大幅跑赢全A,但在2017年开始走弱。3)2015年6月以后市场经历连续三轮下跌,在第二波市场下跌后的反弹,轻资产板块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