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智能菇房整齐排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要素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这是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一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内的生产景象。
“这既集约利用了土地,也告别了‘靠天吃饭’。”技术员说,原来采用大棚种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产量不大,收益不高,蘑菇质量也不稳定。如今,有了科技加持后,缩短了蘑菇的生长周期,减少40%以上的人力成本。
依托数据发展优势,贵州正不断推动数字“触角”向各行业、各领域延伸,加快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实体经济加快壮大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离开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便是无根之树。进入“十四五”,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
作为主战场、主阵地,贵阳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强省会”的第一任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第一工程,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强制造业。”在“中国缩影·贵州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贵阳专场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说,当地通过高目标推进、高层面推动、高频率招商、高节奏调度、高效能配置来加大对工业的统筹和推进力度,现在项目进展不错,也充满信心。
记者了解到,贵阳明确由市领导领衔推进,发展壮大在筑央企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磷化工、生态特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
根据2022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在承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下,贵阳保持定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投资增长31.2%。今年,全市将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
今年以来,紧扣目标、挂图作战,各个县市区大兴标准厂房建设,大抓工业经济,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补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规上市企业。
在贵安新区,通过龙头企业铸链,配套企业补链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当地积极抢滩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工建设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恒力(贵阳)产业园、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形态日趋丰富。
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相关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玉江说,仅今年一季度,工厂就生产电视机约55万台,同比增长38%,其中,17.71万台电视机销往海外。全年计划产量突破260万台,其中出口要达到60万台。
传统产业“换装前行”
无人跟随操作,40多台自动导引运输车有序搬运物料……走进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的物流调度场面映入眼帘。
贵州轮胎始建于1958年,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花费上亿元进行数字化升级。对此,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韩洪川说,为应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提出走“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5G全连接工厂便是其中项目之一。
何谓5G全连接?负责提供解决方案的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工作人员刘达解释,就是以5G专网技术支撑一条完整生产线,实现全工序、全场景的无线工业互联及车间生产调度,将每道工序数据化,达到“人、机、料、法、环、测”要素全面互联管控。
如今,只要轻点鼠标,在电脑上打开工厂制造执行系统,轮胎制造各工序的进度一目了然,以往孤立的多个业务板块整合在一起,让企业摆脱了“信息孤岛”的困扰。
“这是贵州省第一个5G全连接工厂。”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副总经理俞军方说,用一张5G网支撑后,工厂实现了多品种、多规格轮胎的柔性生产,减少了线缆铺设,缩短了各类工期,年新增产能约12万条。正是看到这些成效,目前双方还在深化合作。
当前,贵州的不少传统企业都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贵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超过了85%,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52。
自2014年入驻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来,贵州贵安新区东江科技有限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总经理张俊的带领下,记者看到该公司车间内,数控机床、自动打孔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微矩形电连接器、新能源电连接器等产品不断成型。
“是在这边转型升级成功的!”张俊说,起初团队做好了3年不挣钱的吃苦准备,沉下心来搞研发,目前已向市场推出了11个系列的自主研发产品,获得19项专利,也因此被评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们在对生产设备研发改造时,没有直接用外面的ERP系统,而是自己研发,实现了低成本、高使用,既是开源节流,也避免了信息孤岛。”张俊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正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