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科技: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 与下游共同成长
时间:2022-09-13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9月13日,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硅烷科技证券代码:838402)启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初步询价,发行代码为“889555”。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研发与生产的专业企业,主要产品为工业氢气与电子级硅烷特气,下游客户的行业包括光伏行业、显示面板行业、半导体行业、尼龙化工等,并已向电力、公交、半导体、医药等行业供应高纯氢。目前,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景气周期,预计公司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市场前景广阔。

不断优化先进生产技术

引领示范国产替代

电子级硅烷气是一种电子特种气体,属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新材料,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使用改良歧化法生产硅烷气的企业。2015年,公司基于“ZSN法高纯硅烷生产”技术自主建成歧化法电子级硅烷气生产装置,这是国内领先的百吨规模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的工业化生产装置,产品纯度达到6N级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此前,6N级以上硅烷气基本依赖进口,国内并无成规模的供应商。

公司所采用的“ZSN法高纯硅烷生产”核心技术,是对传统歧化法的改良与创新。传统歧化法物料循环量大、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高。硅烷科技的改良歧化法对上述缺点进行了改良,利用“边反应、边分离”的技术原理,在一个塔内实现原本热力学平衡转化率不足0.2%的反应达到近100%的转化,大幅降低了物料循环量和操作成本,是行业领先的硅烷气生产技术。

在一期项目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公司于2018年建设了二期2000吨电子级硅烷气生产线。经过多年的研发改进和技术积累,公司在电子级硅烷气生产工艺控制方面拥有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公司不断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对生产工艺、设备选型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实际产能。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氢气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之一。公司氢气产品包括工业氢与高纯氢,氢气生产技术为PSA变压吸附工艺,采用焦炉煤气制氢,是现有主流制氢工艺中成本最低的方式。公司将上游煤化工企业的尾气用于生产,不仅降低了社会的资源浪费,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公司业务经济性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体现。

公司长期深耕气体行业,实现了氢气业务的专业化与精细化。目前,公司工业氢气年设计产能为3.76亿立方,为区域内最大氢气制备地,通过管道及管束车销售给周边化工企业、新能源公交系统、电厂等下游客户,这在民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我国氢气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一定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不断开拓新产品

打造多个业绩增长点

截至2021年,公司在氢气业务方面的收入为4.77亿元,同比增长66.07%,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64.36%。当前氢能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步发展。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在工业氢制造的基础上,公司抢抓市场机遇于2021年7月建成年产1600万方的高纯氢生产线,产品销售半径约200公里,主要供给于河南省区域,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高纯氢的新能源应用方兴未艾,虽然目前业务量较小,但已通过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将下游业务拓展至电力、公交系统等。作为新能源向公交系统提供高纯氢产品,是公司初步参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河南省高度重视氢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河南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河南省的氢燃料电池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高纯氢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公司已通过气体代理商向河南公交系统供应高纯氢,在将来河南省氢燃料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具有市场开拓的先发优势,生产的高纯氢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

通过布局高纯氢,公司还进一步进入氢能工业应用领域,为生产区熔级(电子级)多晶硅提供了原料,为发展高纯硅基材料提供了良好产业基础,实现了氢材料和硅材料产业的有效连接,是公司高纯氢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体现。公司本次IPO募投项目之一“500吨/年半导体硅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区熔级多晶硅300吨(生产芯片的关键原材料),电子级多晶硅200吨(主要用于制造IGBT、高压整流器、高压晶体管等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填补相关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需求。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均营业收入为25663.72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31%。

本次IPO另一募投项目“硅烷装置冷氢化系统技改项目”实现冷氢化系统技改后,公司可在无需外购三氯氢硅的情况下,补足三氯氢硅设计产能缺口约2.3万吨,提供给硅烷一期、硅烷二期歧化反应阶段使用,由此可以间接增产硅烷气约1300吨,同时产生富余的三氯氢硅产能约2.7万吨可直接对外销售。

据悉,三氯氢硅是使用西门子法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的主要原材料,公司具备向现有光伏行业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