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到!棉花、玉米、花生、大豆今年产量怎样?
时间:2022-09-13 00:00:00来自:期货日报字号:T  T

目前,虽然距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秋季农作物大面积收获还有10—20天时间,但市场对我国秋季粮棉油产量的关心程度却不断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全国大范围出现的高温或高温干旱天气,尤其是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出现的干旱与洪涝灾害,不但对我国部分地区秋季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在辽宁等地出现的多雨天气还令当地玉米、花生遇到了洪涝灾害,而且令美国大豆、玉米及巴基斯坦等国棉花出现减产的概率提高。如今,在国内进入仲秋农作物最后的生长阶段之后,主要农作物产区的天气条件如何呢?农作物长势会有所恢复吗?最终的产量又将如何呢?

农作物生长发育状态转好

期货日报记者综合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当前国内农作物主产区天气条件转好,南方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生长发育得到部分弥补,全国秋季粮棉油产量将高于预期。

从当前国内主要秋季作物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生长阶段来看,东北三省一区春播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夏播玉米均处在乳熟阶段,整体长势较好,南方近期不同程度出现的降雨与降温天气利于玉米后期生长,但部分地区玉米结籽不全,东北三省一区玉米单产则预计较高。新疆棉花长势呈现出近年来最好的景象,内地棉花则已开始采摘。受前期产区出现“南旱北涝”不良天气影响,全国花生整体长势一般,其中河南等地夏播花生发育期延后,东北地区花生受涝较为严重。东北春播大豆与内地夏播大豆均长势较好,单产预期乐观,在总面积增幅较大的情况下,预计大豆总产将创出新高。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信息显示,今年秋季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秋种。目前,西南地区秋收已大面积开展,全国大部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预计今年秋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北方大部初霜期正常或偏晚,全国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成熟收晒和适时腾茬秋播。另外,华西秋雨偏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西北部等地需防范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的不利影响。

“近两周时间,河南的气温一直在23度至32度之间,未来两周也没有明显的降温天气,加上部分地区近日出现了中雨程度的降水,这对玉米、大豆、花生生长十分有利。”河南漯河市粮油贸易商李建文告诉记者,具体到作物品种分析,玉米单产估计略低于去年或持平,花生减产的概率较大,大豆则略有增产。造成玉米、花生单产难以提高的原因是前期高温少雨天气时间持续过长,如花生播种后干旱少雨天气在15天左右,令花生出苗与前期“下针”困难,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在花生生长需水量较大阶段,高温天气长时间存在,又令花生结果大受其害。

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陈庄乡农民李国书表示,春花生产量还比较好,当地新产花生米通货售价在5.1—5.4元/斤,农民对这个价格比较认可,夏播花生仍处在生长期,每颗花生株下面的“白胖子”花生果很多,仍在不断发育,预计10月中旬以后才能集中收获,估计会对冬小麦播种产生部分影响。

“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的长势大体上比较好,预计单产、总产和往年差不多。”吉林省白城市大岭乡农民马喜庆说,按照常年天气变化的规律来看,当前气温应当比较低了,大豆与玉米的叶子也早该枯黄了,但今年气温有点高,很多作物的叶子还是绿的,利于作物光合作用与成熟,值得重视的是积温够了。

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孙圩子乡农民陈大文告诉记者,气温下降与下点中小雨以后,当地玉米有所返青与生长,但已无法完全弥补前期高温干旱天气对产量的损害,预计玉米、花生单产将双双下调。而从水稻的生长情况分析,中稻减产的概率较大,早稻与晚稻则会增产。

“部分棉田第三遍落叶剂已喷洒完毕,加上近期天气晴好,南北疆的棉花均即将大量机采。”石河子市棉花贸易商孙红亚说,预计机采棉收购主流价在4.5—5.5元/公斤,将远远低于去年的收购价水平。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市场主体抢购,二是轧花厂普遍资金紧张,三是新陈棉当前均无好的销售渠道,四是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仍在以较高的税率征收进口税,令我国棉花及其产品销售受阻,五是欧洲等地经济下滑态势明显,加上俄乌局势不断地反复,来自欧洲等地的需求也将走低。

部分农业专家建议,后期在农作物集中成熟与收获季来到前后,西南地区要抓住降水间隙及时抢收成熟的玉米、水稻等秋粮,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并注意通风存储,避免籽粒发芽霉变。已收获地区要及时翻耕腾茬,利用降水过程积极蓄水保墒,开展秋播备耕和播栽工作。北方农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作物长势和农田墒情,加强秋粮作物灌浆期田间管理,发育期偏晚地区要适当采取措施促早熟,提高籽粒灌浆速度;土壤偏湿地区要注意及时排湿散墒,防范渍涝害影响秋收秋播作业。新疆棉区要及时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烂桃,提高棉花品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要加强稻田水肥管理,注意以水调温,合理施肥,促进水稻充分灌浆和形成大穗;干旱地区要积极调度水源,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及时补充在地作物水分,促进秋粮作物产量形成。

新季玉米棉花大豆供应充足,花生新增数量略减

从中央气象台等机构对我国新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