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重庆银行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显示,面对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重庆银行在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以推改革、促转型、控风险、强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金融助力稳经济大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规模效益稳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业绩指标符合预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出新步伐。
报告期内,重庆银行连续6年获得标准普尔国际投资级评级,展望“稳定”;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千佳银行排名中,连续7年跻身300强;连续3年入选人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成为重庆市首家接入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地方法人银行;入选重庆市国资委对标提升专项行动标杆企业。
在9月9日召开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下半年,全国经济“稳增长”政策可期,上市银行“低估值”有望逐步修复。“我们将咬定年度经营目标,深入转、加油干,争取以更好的业绩回馈股东和投资者。”
“量”与“质”双升
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重庆银行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从2022年半年报数据看,重庆银行经营稳健,业绩依旧可圈可点,多项重要指标表现稳中向好。
上半年,重庆银行坚持经营规模扩大与科学稳健经营协同并进,经营规模上档升级。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6636.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3394.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
其中,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六成以上,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同时,该行加快推进自营线上贷款发展,“捷e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19%。
负债端,重庆银行坚持“存款立行”的理念,强化营销推动、科技赋能、业务联动,全力助力稳存增存。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37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增幅创近六年新高,增量亦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存款占总负债比重较年初升高2.1个百分点至61.5%,负债结构显著优化。
据统计,上半年该行公营存款较年初增幅10.5%,增量位居重庆市商业银行首位;储蓄存款增幅12.6%,增量位列重庆市商业银行第四位,较上年末提升2位,本地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加快融入市场、经营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重庆银行注重加强资本管理,优先支持低资本消耗的业务,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此外,上半年该行抢抓机遇开展再融资,以A股可转债和二级资本债发行为抓手,实现外源性资本补充新突破,资本结构持续改善,资本成本进一步压降。
截至6月末,重庆银行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均较上年末增加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9%,较上年末基本持平。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2%至29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进一步上升,收入结构更加均衡。
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妥善应对经济下行趋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抓实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存量风险化解,一方面贯彻落实“应核尽核”监管要求,狠抓表内外不良贷款清降,另一方面严格不良认定标准,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降至82%。
在此基础上,该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降低0.01个百分点至1.29%,位列上市银行较好水平。同时,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潜在资产质量风险向好,拨备覆盖率则继续高于260%,保持较好的风险防御能力。
“大”与“小”兼顾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扎根巴渝大地,重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稳住经济大盘号召,将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今年以来,重庆银行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推动金融政策直达、资金直达、优惠直达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金融对畅通经济、纾困企业、兜底民生的重要作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赋能“区域协同”。重庆银行积极践行国有企业责任,将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2021年以来累计向电子、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提供近700亿元信贷支持,向互联互通、现代产业、生态宜居等三大领域投放信贷超千亿元,支持了西昆高铁、京东方、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等上百个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庆市发改委首家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银行先发优势,与区县发改委建立分层对接机制,与高竹新区、德阳经开区、遂潼一体化先行区等双城重点区域开展战略合作,2021年以来双城区域信贷规模增长近20%,其中十大功能平台区域规模增长近30%。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该行精准对接金融需求、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近日,该行开展了2000万新加坡元对在岸人民币的自营远期交易,平仓后成功实现盈利,实现该行在衍生品交易领域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币种的“零突破”,也成为重庆地方法人银行在此类交易中的“零突破”。
把握地方发展主线,推动重点项目落地。2022年,重庆银行继续引导信贷资金向本土倾斜,优先支持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