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相关人士详细介绍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要点,并回应了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
各部门还透露了接下来将要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扩大有效需求。
人民银行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是否会影响未来的货币政策空间?
就此,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目前来看,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正常,跨境资金流动有序,受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可控。
刘国强认为,这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比较强,而且目前经济又进入了一个上行阶段;也得益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宏观审慎的管理不断完善,汇率弹性明显增强,较好地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受美国加码货币政策调整影响,美元今年以来升值了14.6%。刘国强表示,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篮子里其他储备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贬值,人民币也贬值了8%左右,但和其他非美元货币相比,贬值幅度最小。而且,在SDR篮子里,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贬值以外,对非美元货币都是升值的。因此,人民币并没有出现全面贬值。
刘国强表示,人民币长期趋势是明确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但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刘国强说。
关于货币政策,刘国强说,疫情发生后,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使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没有把工具箱掏空。所以,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充足,政策工具丰富。
刘国强还表示,人民银行争分夺秒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财政部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存量,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助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重要项目有序落地。
截至8月底,地方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5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同时,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安排,财政部拟指导地方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发行新增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欧文汉表示,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就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
5000多亿元重点投向哪里?欧文汉回应称,总的考虑是,通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同时,我们将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欧文汉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吹风会上表示,下半年是回补二季度疫情损失的关键期,也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黄金期,必须抢抓时间窗口,果断出台接续政策,有力保持经济恢复发展的势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争分夺秒抓好落实,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用改革办法加快释放政策效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同时要求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这是当前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
杨荫凯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些资金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建立了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采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共18个部门联合办公、并联作业的高效运转方式,切实提高项目的要素保障力度,目前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