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44亿元,同比增长255.38%;实现归母净利润72.54亿元,同比增长412.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0.32亿元,同比增长861.60%。其中,2022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78亿元,同比增长269.42%,实现归母净利润37.28亿元,同比增长296.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30亿元,同比增长810.19%。
锂系列产品发展迅猛,推动半年报业绩高速增长。尽管疫情对公司4、5月份产品发运造成了不利影响,但2022H1公司产品产销量仍然实现同比正增长。与此同时,报告期内锂盐价格强势上涨,根据SMM数据,2022H1全球电碳均价为44.68万元/吨,同比增长446.35%。公司锂系列产品充分享受量价齐升红利。2021H1公司锂系列产品营收为121.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9.93%;营收占比为84.03%,同比提升11.18pct。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公司产品发运低于预期,同时MtMarion处于扩建改造过程中,矿石产量与品位偏低。2022H2随着MtMarion矿山改扩建完成和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公司锂盐产品产销量有望实现高速增长。2022H1公司锂电池系列产品实现营收18.80亿元,同比增长146.06%;营收占比为13.02%,同比下降5.78pct。
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现金流状况改善。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0.53%,同比提升了25.41pct。其中锂系列产品毛利率为68.37%,同比提升了27pct;受原料成本增加影响,公司锂电池系列产品毛利率为15.27%,同比小幅下降1.64pct。2022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28%,同比降低0.31pct;管理费用率为2.45%,同比降低0.19pct;研发费用率为3.69%,同比提高1.43pct,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大在固态电池材料和循环回收领域研发投入;财务费用率为0.55%,同比下降1.61pct。综合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97%,同比下降0.68pct,费用管控能力不断优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2.59%,公司现金流状况改善。
锂电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深化,各环节增储扩产放量稳步推进。公司在锂电业务领域实现垂直整合,业务范畴涉及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与金属锂加工和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回收利用。随着公司锂电业务一体化布局的不断完善,各业务环节逐步扩产放量,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锂资源开发: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优质锂资源储备,现有资源涵盖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和锂粘土等多种类型。在原有权益资源的基础上,2022H1公司通过新余赣锋取得了上饶松树岗钽铌矿62%的股权;收购了马里锂业50%股权,完成了Goulamina锂辉石项目的股权交割;同时公司对Bacanora公司及Sonora锂黏土项目的收购接近尾声。除收购新的锂资源外,公司对现有资源不断挖潜,MtMarion项目改造扩建工程年底完工,其锂精矿产能将提升至90万吨/年。随着公司在锂资源端增储扩产步伐不断推进,公司锂原料自给率将不断提高。
锂盐生产: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目前拥有超过10万吨LCE/年的锂盐产能。其中,氢氧化锂产能约8.1万吨/年;碳酸锂产能约4.3万吨/年;金属锂产能约0.215万吨/年。2022H1公司继续扩充锂盐产能:马洪四期项目前段火法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Cauchari-Olaroz4万吨/年碳酸锂产能预计于2022年底到2023年初开始贡献产量;子公司河北赣锋6000吨/年碳酸锂生产线正在进行升级改造,Mariana锂盐湖项目盐田已开始建设。预计在2030年前,公司将拥有超过60万吨/年的锂盐产品供应能力。
锂电池制造与回收利用:依靠上游锂资源及锂盐供应优势,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扩张稳步推进,目前公司锂电业务范畴已涵盖消费类电池、聚合物小电芯、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五大类。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公司正在筹建动力电池二期项目(原5Wh/年的电池产能提升至10GWh/年)、年产20亿只小型聚合物锂电池项目和年产20GWh新型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原10GWh/年锂电池产能提升至20GWh)等产线,不断扩充锂电池产能。公司子公司循环科技是电池回收领域头部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7万吨/年退役锂电池及金属废料回收处理能力。在公司未来规划中,退役锂电池处理能力将逐步达到10万吨/年,显著增强公司锂原料自给能力。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2年内全球锂资源供给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锂盐价格在高位震荡上行。疫情影响逐步削弱的情况下,2022H2公司锂盐产品产销量有望持续增加,锂盐系列产量量价齐升带动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长期来看,随着公司在锂电产业链布局的逐步完善,各环节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公司在锂电领域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公司锂电各环节业务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2022-2024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97、193.87、221.71亿元,EPS分别为9.22、9.61、10.99元,9月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9.1、8.7、7.6倍,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海外项目运营风险、锂盐价格大幅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