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数字化转型发展走深向实
时间:2022-09-0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4300亿元,近五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18%;智能制造加快推进,2021年重点行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和装备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39%和82.75%,均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建设5G基站超两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的5G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宁波深入贯彻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数智化发展新实践厚积薄发,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力实施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行动——到2026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超万亿元,基本建成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智造引领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吸引力、示范带动力的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方向既明,干劲倍增。宁波将紧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抢新机,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在宁波鑫达模具的数字化生产车间里,员工通过平板电脑轻松操作,实时追踪生产进度,崭新的模具从生产线整齐送出……

作为全国最大的压铸模具及压铸件生产基地之一,宁波北仑区牵头与宁海县一同探索打造模具(金属)产业大脑,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数据桥梁,对模具企业生产环节进行全流程实时动态分析,为突破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精益化管理难、生产排产难、产业链协同难提供一条全新解决思路。如今,全区已有50家模具企业完成数字化专项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生产误差率至少降低15%。

模具(金属)产业大脑,是目前宁波牵头建设的六个全省行业产业大脑之一。此外,化工、智能家电、服装、文体用品、智能传感器等五个行业产业大脑也在全速推进中。

与“产业大脑”落地同步,“未来工厂”也在引领“智造”新方向。

在余姚领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内,48台流水机器人持续挥舞着机械手臂,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精准焊接……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余姚吉利工厂的最大年产能已达到30万台。

在全球毛纺行业率先建设的康赛妮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无人黑灯工厂,“未来感”拉满。通过中控中心下单后,整个智能系统就能自动完成从投料到出厂成品打包的全过程操作和质量控制。生产效率提升了50%,品质提升了25%,库存周转率提升了100%,交货周期缩短50%。

从引领型的“头雁工厂”,如吉利、中石化镇海炼化、雅戈尔;单项冠军型的“链主工厂”,如康赛妮、公牛;到技术型的“硬核工厂”,如东方线缆、舜宇光电……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含试点)。

“‘产业大脑’是支撑,‘未来工厂’是引领,能够推动制造业模式变革,打造高品质、高效能、低成本、绿色化的中国制造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将不断探索完善。

未来五年,浙江将在全域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总量规模新一轮“双倍增”——这是7月中旬浙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目标。

“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我们将不断深化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的全面融合,持续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链接的数字经济系统,加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现代化先行,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宁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三个全覆盖”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向实

如果将一个工厂看成一部手机,那么为每个工厂装上一个智能工业操作系统,再把不同厂商的各种工业软件运行在统一平台上,就可以将工厂原本“烟囱式”的业务软件变成工业操作系统中可以运行的“工业App”,进而形成以“工业操作系统+工业Apps”为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工厂应用。

这是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卓”)着力打造的生态,其核心平台supOS工业操作系统力图重塑工业软件原先的封闭体系,改变工业软件的供应模式,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未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都需要平台作为载体,来有效驱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蓝卓首席执行官谭彰说,蓝卓supOS正是在这一需求背景下诞生的,为企业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底座,可以实现工厂管理平台从单一功能向智能的转变及升级。

从2018年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户宁波开始,四年间,宁波已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个,从底层基础到顶层应用,“纵向一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在宁波生根。

深耕工业互联网,也为宁波当地的软件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所在地——宁波国家高新区,逾百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聚集于此,包括华为、中软国际、和利时、极望等众多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了“智能终端设备-工业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