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公布
时间:2022-08-3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8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出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梁志峰表示,我国内需市场巨大,要素保障充足,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还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强化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纾困:上半年新增税费优惠近1.8万亿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和活力的关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吸纳就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达79.4%,拥有资产占77.1%,营业收入占68.2%。

但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

7月份,由于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仍有零星散发,“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经济恢复的基础依然薄弱、回升动力不强。7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在上个月回升的基础上又回落至88.3,环比下降0.1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同时,7月份制造业PMI中,中型企业PMI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5%和47.9%,比上月下降2.8和0.7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梁志峰表示,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在具体政策举措方面,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房屋租金减免、延期还本付息、社保费公积金缓缴、水电气费缓缴、上网和宽带费用降低、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力度空前。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各类政策措施33项,各省区市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20余个,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减税降费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8万亿元。

在融资方面,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表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计有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金额也达到近300亿元。接下来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总的来看,在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和各类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复杂严峻形势考验,今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呈企稳向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梁志峰说。

培优: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将发布

发布会上,梁志峰介绍,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完成公示,将于近期发布。目前公示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从规模看,中型企业占比44%,小微型企业占比56%。从类型看,民营企业占比84%,国有企业占比9%,合资和外资企业占比7%。

此外,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性强,研发投入高,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10.4%,平均拥有I类知识产权16项、发明专利14项。

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超七成是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专家。“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企业1.8个百分点,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在今年6月份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建立了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专精特新企业的评定,首次有了全国统一标准。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服务部处长尹晓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标准不统一会造成部分地区的优质企业出现多而不优、全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但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遇到的困难各有不同,难以找到企业的共性问题,只能开展一些普惠型的服务,谈不上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对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服务标准都造成了障碍。

“统一标准后,不同层级的中小企业能够对标优质企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看清差距和短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优质中小企业分层分类,也便于量化培育现状,从而精准施策,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尹晓萌说。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梳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