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农业银行(601288.SH/1288.HK)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规模达32.4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5%;贷款总额为18.81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5%;存款总额为24.1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0.1%;不良贷款率为1.41%,较去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业绩方面,上半年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71.96亿元,同比增长5.9%;归属于上述公司股东净利润1289.45亿元,同比增长5.5%。
当日下午,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率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副行长林立、副行长徐瀚以及董事会秘书韩国强出席发布会,回答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市场关注的10多个问题。
“用一个字来形容农业银行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经营走向,我想‘韧’字能最准确地描绘,韧性就是我们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我们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强度。”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总结道。
对于下半年盈利情况,谷澍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所以我们对自身的发展前景也很有信心,下半年农业银行盈利能够保持平稳增长,为投资者交上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发布会上,谷澍还谈到市场对中国的银行进行估值时的误解,“现在资本市场对于整个银行的估值,是非常偏低的,我们一谈到逆周期管理,一谈到宏观审慎,好像这就是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是矛盾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放眼全球,大家就会把这问题看得更清楚一些,任何银行都是和宏观经济状况高度绑定的。”
“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银行本身就有缓释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系统稳定的作用。经济下行时,如果银行简单地收缩贷款,往往事与愿违,宏观经济最后没搞好,银行自身的微观的审慎实际上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所以现在把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统一,其实是一个全球的共识。”谷澍表示。
拨备覆盖率会继续有序下降一个时期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04.91%,比去年末上升5.18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末的307.50%下降近3个百分点。贷款减值准备余额8064亿元,比年初增加697亿元。
“综合起来判断的话,拨备覆盖率应该会继续有序下降一个时期,具体到什么水平,这个时期有多长,还要看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谷澍称。
谷澍解释称,拨备计提的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新提多少拨备,二是存量拨备准备释放多少,最终的拨备覆盖率数据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谷澍表示,对于新提拨备,农业银行仍然会坚持审慎的原则,按照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来提取拨备;对于存量拨备,农业银行会根据逆周期管理的要求和需要,合理地释放存量拨备,这样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使投资者回报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后4个月信贷同比多增趋势大概率延续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各项贷款总额达18.81万亿元,新增1.64万亿元,增速9.5%。其中,个人贷款新增3662.12亿元,增速5.1%,增量、增速均领先同业;对公贷款增量超过1万亿元,余额突破10万亿元,增速达11.86%。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谷澍介绍称,按照央行口径,农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当月新增了1681亿元,较去年7月份多增了378亿元。
“8月份,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这个月的信贷投放量会超过去年8月单月的投放量,7月、8月连续两个月单月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单月投放量。后面还有4个月,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幅度的态势,即超过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量这种态势,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谷澍表示。
对于上述判断,谷澍进一步解释称,截至7月底,农业银行已经审批的对公信贷储备达2.12万亿,较去年7月末多了近6000亿元,“到上个星期,储备量进一步增长到了2.47万亿,比去年同期多了将近8000亿,虽然最后不一定都能投放,但这两个数据说明我们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信贷储备量。”
“个人信贷的储备量要比对公信贷的储备量弱一些,但从储备量来看的话,对公多出来的部分能够覆盖个人下降的部分。”谷澍同时介绍。
谷澍表示,7月信贷数据低于预期是暂时性的,主要是受房地产预期偏弱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属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波动,“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7月份的波动并不一定代表趋势,后续在一揽子宏观经济稳定大盘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会逐步稳下来。”
“另外,房地产预期也会逐渐趋稳,整个城镇化的进程,现在确实是出现边际趋缓,但这是一个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渐进实现的过程,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谷澍认为。
对于储备的贷款投向方面,谷澍介绍: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信贷投放,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提高“三农”县域贷款占比;三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四是强化制造业、科创企